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4.文化传承与理解:能通过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文本比对,体会白鹭如诗的特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
三、过程与方法: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主要采用课件展示法和点拨法。
1.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演示配上优美的音乐熏染,帮助学生感受白鹭的优美。
2.阅读课应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年赴日本留学。年开始新诗创作。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2.介绍背景
《白鹭》作于年10月31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当时是中国共产**员,任国民**府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他说:“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所以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恶。《白鹭》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治追求。
在南国优美的田野中、明净清浅的小河边,一种常见的水禽被人尊为水边隐士、江田长者的白鹭,出没其间把乡居生活点缀得特别富有情趣。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观察力,对白鹭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白鹭》是《丁东草》三章(丁东、白鹭、石榴)中的一章,最初发表于年2月《文艺生活》第三、第四期,后收入小说散文集《波》中。
二、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宜:yí(相宜、适宜、事不宜迟)
鹤:hè(白鹤、丹顶鹤、鹤发童颜)
嫌:xián(嫌恶、嫌弃、讨人嫌)
朱:zhū(朱红、朱鹭、朱砂)
嵌:qiàn(镶嵌、嵌在、嵌入)
框:kuàng(镜框、木框、条条框框)
匣:xiá(匣子、镜匣、木匣)
哨:shào(放哨、哨兵、花花哨哨)
恩:ēn(恩情、恩惠、恩爱)
韵:yùn(韵母、风韵、琴韵悠扬)
五、多音字
好:hǎo(好像)hào(好学)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2.理解词语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适宜:合适;相宜。
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
嗜好:特殊的爱好。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孤独:独自一个;孤单。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本文指白鹭给*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
清澄:(水、天空)清亮。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你们还记得“两个*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你从这两句诗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
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也叫鹭鸶,腿很长,全身羽毛雪白,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
二、走近白鹭,感悟“精巧”美。
过渡: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走近白鹭,看看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1、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朗读第1~5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1)课件出示: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①引导学生抓住“色素”“配合”“身段”“适宜”这几个关键词,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图片,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②第2自然段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2)课件出示: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①观察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图片,抓住“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
②在朗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③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较,突出其独特的精巧美和寻常美。
(3)课件出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①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结合课文“雪白”“流线型”“铁色”“青色”这几个关键词语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个排比句,说出白鹭的外形美。
②在朗读中体会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③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巧夺天工!
小结:是呀,难怪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二)启示——共情共鸣,引发壮志。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
外形(颜色、身段)生活习性(觅食、栖息)
3.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因此,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了吗?
教师点拨:诗是优美的、押韵的、充满想象的,而散文诗的语言更加优美、凝练,充满着诗情画意,富有哲理。在我们平常人的眼中,白鹭只是一种常见的鸟,因为常见到其美而被人忽略。然而在作家的眼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作家独到的比喻,是作家独特的感受和美的发现。“精巧的诗”是作家对白鹭特点的集中概括,也是文章的文眼。
2.同学们觉得,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正如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所说(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的文字:“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老师真心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去捕捉、去挖掘生活当中像白鹭这样如画、如歌、如诗的美!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六、课文总结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九、教学反思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本课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一、读中感悟,以读促悟。
散文的特点是: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繁琐的解析不仅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反而把课文肢解了。首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感悟作者的优美语言,从而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其次,在朗读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白鹭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二、填补文章想象空白。
文章如诗一样的语言,在使我们感受到美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作者描绘白鹭时这样写道:“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在学习这段文字时,我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我很佩服这只白鹭,因为它站在小树绝顶,还很悠然。”“我觉得这是一只能珍惜晴天的清晨,能珍惜明媚的阳光,懂得生活的白鹭。”“我觉得白鹭有和其他鸟不同的嗜好。这是一只洒脱的白鹭。”……学生将白鹭的个性特点说出来了。在指导朗读后,我让学生想象:它真是在望哨吗?它望到了什么?“也许它是在——享受生活。”“也许它是在——享受晴天的清晨那大自然的风光。”“也许它是在——享受阳光。”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对白鹭的悠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