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敛藏、进补、保健、养生的旺季,针对寒冷、干燥、易滑等特点,需重点防治心脑血管、妇科、骨科、肺科等疾病,其中老年人和免疫力差的群体是重中之重。预防和救急类中药材、中成药有很多,不过,从今年元旦开始,有的热门产品从医保目录移除,购买需个人付全款。
被医保目录除名的中成药,代表有3个:同仁牛*清心丸、同仁乌鸡白凤丸、同仁大活络丸。
同仁牛*清心丸,北京同仁堂出品,处方药,开窍剂,全方27味药组成,主要用于安神、镇静、养血、补气、化痰,对气血亏虚、痰热扰心引起的胸闷、头晕、神昏等有较好疗效。
同仁乌鸡白凤丸,北京同仁堂出品,非处方药,补益剂,全方20味药组成,男女皆可使用,但不少人归为妇科用药,主要用于气血两虚、经期异常、早衰身弱、腰膝乏力、头晕耳鸣、产后虚损等问题。
同仁大活络丸,北京同仁堂出品,处方药,内科用药,全方50味药组成,主要用于对付风寒湿痹,活络、舒筋、祛风、除湿。
这3味药用途不同,但药名前缀有“同仁堂”名称,说明是针对古方,对药材进行加减化裁,形成自己的产品,如牛*清心丸作为传世名方,共29味药组成,同仁牛*清心丸,则除去了含*性成分的2味药,变为27味。
年,当时国家卫生部17号文件《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告》,明确将同仁牛*清心丸、同仁乌鸡白凤丸、同仁大活络丸等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进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名录,证明其组方、功效、适用证、安全性等得到认可。
以同仁牛*清心丸为例,市面上牛*清心丸主要有3大品牌:
1、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牛*清心丸,清补同调,由29味药组成,含有朱砂、雄*2味有一定*性的中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中病即止。
2、源于明代《痘疹世医心法》的万氏牛*清心丸,由6味药组成,其中有朱砂成分,属于清热药,不是补益药。
3、由同仁堂改良的同仁牛*清心丸,删掉原方2味有*药材,服用的时间延长了,适用于风湿阻窍引起的中风、神经头痛、发热、咽炎、口腔溃疡、风疹等症状,但不宜作为降压药。
无论是局方还是同仁的牛*清心丸,主要治法体现在3个字:
清:清心火,化痰热,开窍,醒神,祛邪气,为气血畅通创造条件。
调:以泻当先,行气血,除湿阻,健脾,活血,行气同步实施。
补:养元阴,补气血,用甘温滋补之品,补足气血。
作为滋补良药的同仁乌鸡白凤丸、内伤良药的同仁大活络丸,同样有拿手本领。
问题是,为啥这3味中成药被医保目录“清退”?
要从国家和地方医保目录的几个“大期限”说起:
当前医保目录分为国家医保和地方医保两类,年,国家医保给地方医保乙类药品预留了15%的调整权,主要是我国地域广阔,生活饮食和保健养生习惯不同,高发疾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也就是说,地方医保可以按照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哪些药物能纳入医保乙类报销。
年中,国家医保确认把调整权收归国家统一掌握,给了地方3年过渡、调整期,即到年12月31日止。从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一个医保目录,不再有地方医保目录增补的说法。
以前,地方医保可以为符合生产要求的本地中药厂,给一个类似于身份证的标号,有这个标号,就能纳入医保支付。但这个标号现在收归国家调控,由国家统一贯标,所以保留有某个药厂名称的药物,以及此前地方医保给予标号的中成药,均出局了。
那么,作为中药、中成药的大门类,如同牛*清心丸,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但冠以某品牌、某地为前缀的地方医保目录中成药,或不能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了。
国家医保目录采取的是通用名称,如果是某个生产厂家的注册药名,国家不能单独将某个厂的药名作为目录列入,否则就有广告的“嫌疑”。
所以,冠以“同仁”名号的牛*清心丸、乌鸡白凤丸、大活络丸等产品,就被国家医保“清退”了。
这样的后果是,以前购买同样的中成药,80%左右是医保支付,个人负担20%左右,现在需要完全自费购买。
出现这种局面,一个重要原因是:用化学药体系的管理模式,去管理中医中药。有点像“神父管道士”的感觉。
化学药的名称和标号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有改良品种,就有新的名称,但套用在中医中药是不行的,它的历史久远,流派众多,经方无数,组合万千,哪怕同一个方剂、同类药材,只要药量不同,那么整个药方可能就出现变化,这个在传世名方的体现最为明显。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西医西药管理中医中药的例子:如果用现代药理分析单个药材,不少中药含有伤肝、伤肾等有*成分,按西医理念是不适用的,如含有马兜铃酸的“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就被国家药典除名了,还有其他诸如半夏、柴胡、细辛等常用药材。
但中药是靠配伍、炮制、煎煮等复杂反应起效的,一副中药,经过熬煮可能有数百上千种反应,目前医学手段尚不能跟踪、分析。
所以,有的药材根茎入药,枝叶有*;有的生吃有*,炮制后无*;有的单用有*,配伍后就无*;有的大量用不行,但适量用却有奇效,有的未炮制有*,煎煮有就无*了,等等。
中医中药是医学,也是文化、历史、名片,现代应该给予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