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处在什么年龄段,一定或多或少看过国产动画。
动画是我们对善恶的启蒙,角色承载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在皮克斯、迪士尼和日本动漫席卷全球的今天,国漫作品似乎鲜有拿得出手的。而将时针拨回到上个世纪,中国动画曾经风光无限,创造出属于民族、也属于世界的优秀动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年,上海引进美国的动画影片,屏幕里会动的小人引起了四个中国青年的注意。为了揭开它的秘密,这四个中国青年——万氏兄弟写信求教欧美制作人,却未得到任何回应。
于是,万氏兄弟在上海闸北区一间七平米的亭子间里钻研动画技术,变卖财产,忍受饥寒,最终在年完成了12分钟的短片《大闹画室》。
▲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国动画人不服输的精神,早在滥觞时就埋下了伏笔。
《大闹画室》采用了真人与动画结合的制作方式——早期动画片技术有限,倘若背景和角色都要重复绘制并发生变化,工作量太大,因此用一个真实的背景合成动画,相当于不用画背景,提高了效率。
▲万籁鸣(中)、万古蟾(右)、万超尘(左)三兄弟,可惜《大闹画室》已在战乱中遗失
而且真实世界和卡通人物产生联系,本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前不久上映了一部《猫和老鼠》大电影,也是采用真人和动画融合的方式,但无视时代背景强行“复古”,二维和三维毫无逻辑的交互,反倒显得不伦不类。
▲动图来源于电影《猫和老鼠》抗战爆发,同时迪士尼动画来势汹汹。万氏兄弟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坚持创作,顶着资金和人手不足的压力,终于在年推出了亚洲范围内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动画讲述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以牛魔王隐喻侵略者,以最终打败牛魔王、成功扇灭大火来鼓舞中国人的抗战意志。
▲动图来源于动画片《铁扇公主》这是动画人的爱国方式,画笔就是武器。
《铁扇公主》的票房与口碑双丰收,虽然在日本上映了几天就被撤档,但它却深刻影响了《铁臂阿童木》的作者、后来的动画大师手冢治虫。
▲手冢治虫在自己画作改编的动画里致敬万籁鸣
当年的中国动画,大部分不是面向孩童的,在那个国将不国、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对后代的教育和服务注定会被搁置,当务之急是拯救大人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动画它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承载人性与血性,糅合传统神话故事,深挖经典文学作品,从内而外透露出中国自强不息的性格和风骨。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四五十年代,国产动画的产量极低,尚且处于人才培养、经验积累、技术摸索的过渡阶段。题材上则开始服务于少年儿童——终于有和平的环境能让人们花些心思浇灌祖国的花朵了。
例如用《小猫钓鱼》告诫小朋友不可三心二意;用《小小英雄》讲述小动物们团结一心、勇斗饿狼的故事,用《小梅的梦》教导小朋友爱惜玩具等。
▲图片来源于动画片《小梅的梦》鉴于当时我们国家和苏联的友好关系,动画风格也是以模仿苏联为主。
在中国首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凭借苏联画风获奖后,美术组幡然醒悟,正式提出了“探民族之风”的创作方向,吸收很多民族传统视觉艺术,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
▲图片来源于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万氏兄弟的老大万古蟾吸取中国民间皮影戏、北方剪纸、窗花的艺术特点,导演了中国首部彩色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动图来源于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剪纸动画是人偶动画的一种,缺少立体感,但别有韵味。角色关节都是可以动的,但又不会松动,这是因为关节处黏着一种上美厂特制的胶水,没什么弹性,凹完某个造型可以做到纹丝不动。
▲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剪纸
在这个阶段,中国原创动画井喷式发展,尝试了折纸、剪纸、竹木、布帛、陶瓷等丰富的材质,提出和实践了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创造力空前强大。
年,中国动画空前绝后地创造了水墨动画新工艺,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享誉世界的《小蝌蚪找妈妈》和获得国际最高荣誉的《牧笛》就是成功的典范。
▲动图来源于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画片一度成为中国动画界的第一机密,很多人以为是真的在宣纸上画。
其实,动画中用到的每一种笔法都会被制作成一个印章,“画画”时用这些印章一笔一笔盖出来,确保同一笔在动画中完全相同。然后分层着色,单独拍摄,再通过多次曝光的方式虚化图像。不同程度的虚实叠加,最终形成水墨画的效果。
中国人用繁琐的劳动完成了技术上的奇迹,据说后来日本人总算知道了制作方法,却因为工作量实在太大而放弃了。
我们似乎天生就有精益求精的文化基因,面对困难不倒伏,面对曲折不退缩,做事坚持、不畏艰辛,因此往往擅长创造奇迹。
年,万氏兄弟之一的万籁鸣终于完成了自己二十年的夙愿,制作出中国动画历史上的金字招牌——《大闹天宫》(上下集),并奠定了“西游”作为中华头号IP的地位。
▲动画片《大闹天宫》海报《大闹天宫》的绘制方法是动画里最常见的“单线平涂”,就是用线条在纸上勾勒出人或物的形象,然后通过“描线”工序,将线条复制到透明的赛璐珞片上(一种透明塑料片),再填上各种单一的颜色,最后与背景合成,表现一格完整的画面。
这样背景不用重复画在每一张动画纸上,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适合大批量的动画制作。最后将制作完成的成品,用逐格摄影机拍摄记录在胶片上,就形成了动画片。
▲动图来源于动画片《大闹天宫》为了贴近中国民族审美,万籁鸣还和团队走访了各地园林、庙宇,收集壁画、雕像和建筑素材;借鉴民间猴戏和各种京剧曲目;特意考察各地庙宇,寻找片中诸多神仙的原型;还从剪纸、雕刻、手影、木刻、年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
《大闹天宫》整部电影的画稿有厚厚的12本,一共7万多页,仅绘制就占去了两年时间。孙悟空拔毫毛分身的戏,放映仅四五秒,画稿却要多张。
▲《大闹天宫》原漫画组工作照(年严定宪提供照片)
试映那天,听着铿锵的锣鼓,看着腾云驾雾的大圣,当时64岁的万籁鸣老人激动地流泪:“孙悟空,我们终于见面了!”
▲万籁鸣和学生们这是最早一批中国动画人漫漫求索的真实写照。而这与当时社会发展初期的很多其他民族行业一样,在各自的荒芜领域里,肩负发扬中华文化的共同使命。
《大闹天宫》的辉煌过后,由于当时社会背景断了中国动画良好的发展势头,十年间只出品了十几部,且都沦为“*治挂帅”的牺牲品。
年拨乱反正,中国动画迅速复苏,迸发出被压抑已久的创作欲望,陆续出品了《哪吒闹海》、《雪孩子》、《三个和尚》、《九色鹿》等多部经典之作。
▲动图来源于动画片《九色鹿》可惜好景不长,八十年代资本大量涌入国内,纷纷成立代工厂制作国外动画,给出的高薪使得体制内的动画人才大量流失。加上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动画开始蓬勃发展,原先制作“精品电影”的国营厂被逐渐时代甩下。
九十年代,动画片计划经济时代宣告结束,从此美术片直面市场,老一代动画人建立起的创作体系彻底崩溃。
“加工浪潮”的确为今天的国漫崛起提供了储备*,但在当时的十年里,中国动画的原创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毁,加上当时中国百姓认识到中外巨大的经济差距,丧失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崇洋媚外,使得好不容易寻得并延续下来的“中国学派”民族画风彻底断层。
元气大伤的国产动画,从此失去了整整一代观众。那些看过《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的孩子,最终被《机器猫》《足球小子》《海贼王》吸引眼球,从那里面去学习如何追逐梦想、守护友情、承受挫折。
▲图片来源于动画片《机器猫》但是,不服输的精神一直埋在中国动画人的骨子里,他们韬光养晦,始终憋着一股劲儿,始终在等待一个机会重塑辉煌。
年,经过动画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出现了一部现象级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耗时八年,席卷近10亿票房,为中国动画注入信心。
▲图片来源于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更令人惊喜的是,《大圣归来》是一次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的觉醒,热血和燃点也不再单纯模仿美日,而是借由京剧锣鼓点和各类民族乐器,配合中国武术招式推进高潮。
我们熟悉的西游系列,以新的形态出现在国人面前,再次感动大众。
▲图片来源于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大圣归来》之后又陆续出现了被视作“国漫崛起”的优秀作品,如唯美的《大鱼海棠》、荒诞的《大护法》、完成度极高的《白蛇:缘起》。它们不仅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更本土化地体现了中国风的气韵和美学意境。
▲图片来源于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剧照
年,医药大学出生的杨宇(饺子),用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国产动画电影的天花板拉到50亿的高度,开启了现代国产动画电影的新阶段。
从大圣到哪吒,传统意象始终流淌在中国观众的血液里,等待着被唤醒的那一刻。因此国产IP的市场非常广阔——在中华文化的土壤孕育下,只要主题挖掘得好,加上技术层面奋起直追、不要拉跨,观众的期待值分分钟拉满,绝不会吝惜票钱。
▲图片来源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中国动画浮沉百年,历经炮火和浩劫,终于迎来复兴的曙光。
但也有很多观众清醒地认识到,过于惊艳的成绩可能出于过于糟糕的环境。因为花园衰败太久,难得开了一朵花,无论开得如何,总是会吸引所有的蜂蝶。
有人提出,近年国产动画有了“成人化”的回归,只是“成人”二字指的是画面,不是指内涵。作品追求打斗奇观,故事内核比喜羊羊和光头强更显单薄。
有人评价《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制作精良,但只有壳子好看,情节没头没尾,人设扁平化标签化,始终没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成人般的思考。
动画成本的确很高,盈利也很难,例如季播动画片大约分钟,成本为0万,以现在电视台和网络免费播放的模式,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很小;动画电影成本更高,一部投资好几千万,票房破亿才能盈利,这在目前的国产动画电影中寥寥无几。
但没钱绝不是做不出好内容的遮羞布。
这也与中国动画的人才培养有很大关联——具有故事原创、艺术性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在太少,国内艺术院校培养不出既有理想又有灵*的动画领*人物——这是现存的最大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但在此现状之下,也有许多怀揣着动画梦想的人们,试图去重现中国动画的辉煌。他们不仅在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IP,也在继续创作出更多的原创故事,形成新时代的IP。
我们坚信,中国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当我们融会贯通中西各方的文化,并通过学习和创新提高技术,属于中国人的优秀动画作品必然会再次走向全世界。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的国产动画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