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618之前捋捋鼠标的前世今生,谈谈未来鼠
TUhjnbcbe - 2023/1/26 17:23:00
白癜风病会传染吗 http://pf.39.net/bdfyy/zjdy/151107/4722919.html

曾经有人问我,玩电脑外设这么多年,你知道先有键盘还是先有鼠标?这个问题还真难不倒我,键盘与鼠标的关系可不是鸡与蛋的关系。键盘的诞生比电脑还要早,比鼠标则更早了。18世纪初欧洲就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打字机,19世纪60年代键盘规范了QWERTY按键排列布局。电脑的雏形在19世纪末形成,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鼠标则更晚了,20世纪60年代,DouglasEngelbart及同事WilliamKirkEnglish发明了上图这个小木盒。盒子里有两个滚轮,顶部一个按钮。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发生移动。由于它后面拖了根线,很像老鼠,所以称它为“Mouse”。现在,大陆称作“鼠标”,港台地区则称作“滑鼠”。

上图是WilliamKirkEnglish正在使用这个鼠标操作电脑,电脑、键盘、鼠标三剑客算是凑齐了。鼠标的诞生为了让计算机的操作更简便、更快捷,代替键盘那些繁琐的指令,从而大大提高操作效率。

有了鼠标后,电脑系统操作简单了许多,但遗憾的是,这些系统只能用在实验室,没有得到推广,所以那时鼠标这个东西很少被人知晓。

直到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被邀请观看Alto以及执行在该系统上的软件时,发现了鼠标与GUI系统的发展前景,立刻将这一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系统中。

年,苹果发布了以乔布斯女儿命名的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图形界面个人电脑Lisa,苹果第一台使用鼠标的电脑,由于价格过于昂贵,销量并不好,但为后期苹果电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苹果推出第一代Macintosh,将鼠标作为游标工具,可以进行“双击”、“拖放”等操作,销量爆棚,可以说Macintosh才真正将鼠标带进千家万户。

当初的苹果鼠标外形像块肥皂,握着并不舒服,后期经过改进后,慢慢符合人体工学了,持握也更舒适了。鼠标只有顶部一个按键,不过底部开始采用滚球了,后期各种各样的机械鼠标大多都采用这样的方案。我上学那会儿,机械鼠标还是主流鼠标,每次到机房上机或者到网吧上网,习惯性地先把鼠标底部的滚球扣下来清理清理,然后再用。

鼠标的普及,苹果电脑开了个好头,而微软Windows95系统的推出则将鼠标的普及推上了顶峰。标志性的”开始“菜单,更强大、更稳定、更实用的桌面图形用户界面,游戏玩家们再也不需要为获得可用的基本内存和扩展内存来运行某个游戏程序而整天折腾config.sys和autoexec.bat了。

Windows95推出那会儿,电脑还是个新鲜事物,虽然在当时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的不多,但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未来肯定很有用。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专门开展电脑培训的机构,什么新华电脑啊,北大青鸟啊,以及很多小培训班。

我那会儿刚刚参加完中考,暑假就找了个培训班学习电脑,内容很简单,一是熟悉简单的DOS系统操作,二是练习五笔打字,三是偷偷摸摸玩空当接龙和扫雷。

一共学了二十多天,到现在DOS系统的很多命令都还记得,没事从后台调出来玩玩。不过五笔真心全忘了,现如今连自己名字都不会打了,我记得上大学那会儿,智能ABC输入法流行起来,五笔输入法虽然打字很快,不认识的字也能打,但是还要背字根,熟悉如何拆字,所以没有普及开来。现在基本上是一些四五十岁年龄偏大的人还在用五笔,或一些特殊机构的人,比如银行柜台、户籍部门以及经常要录入一些生僻字的工作。

Windows95,开始菜单和鼠标的加入告诉了大家,原来操作电脑也可以如此简单。WindowsXP,开启全民电脑时代,发布至今已有20余年,仍有大量电脑还在使用,目前Windows7有望成为它的继承者。为了阻止这一趋势,微软及各大厂商也是同仇敌忾,做出了一个决定:新的主板等硬件不再支持Windows7系统,逼你用新系统。然而方法总比困难多,没多久就有大神发布解决方案了,当然了,装是能装了,但长期稳定还是有问题的,所以,现在装新机的话,建议还是直接装Windows10吧,虽然更吃配置,但毕竟曾经有段时间处理器、显卡、内存等硬件价格也不是那么离谱。

从年第一只鼠标诞生,至今已有53载。鼠标也从原始鼠标、机械鼠标发展到现在主流的光电鼠标(光学、激光),期间也出现了不同特殊用途的鼠标,例如轨迹球鼠标,通常用来画图;触控鼠标,经常用笔电触控板或平板的人才能驾驭;语音识别鼠标,残疾人士、不会打字老年人以及其他特殊人群在使用。

今天我们聊的不是这些特殊小众鼠标,而是大家都在用的常规鼠标,从外观、引擎、微动、模式、线材、灯光等几个部分去探讨。

1、手型

常规鼠标,从外形上一般分为右手鼠标(又称非对称鼠标)和对称鼠标。

右手鼠标一般采用人体工学设计,采用趴鼠姿势持握鼠标时,右手手掌可以完全贴合鼠标,已达到最佳舒适度。对称鼠标,一般来说是为一些需要左手操作鼠标的人设计的,因为对称设计,左手、右手都能操作,兼容性更好。不过左手持握鼠标的毕竟是少数,厂家不会为了这小部分人去设计生产这么多对称鼠标,原因是很多采用捏鼠、抓鼠姿势的人更喜欢用对称鼠标。

通过一张图来解读一下三种持握鼠标的姿势:趴鼠,手指、掌心全贴合鼠标,通过手臂来操作鼠标;捏鼠,手心远离鼠标,拇指、无名指捏住鼠标两侧,移动手腕来操作鼠标;抓鼠,又叫握鼠,手心贴合鼠标,拇指、无名指抓住鼠标,移动手腕来操作鼠标。

捏鼠、抓鼠在持握鼠标时手指需要发力,由于对称鼠标左右侧裙是一样的,这样两侧手指的手感一致性比右手鼠标更好,所以采用这两种姿势持握鼠标的人更喜欢选择对称鼠标。

另外,还有一种很小众的鼠标持握姿势:半抓鼠,在抓鼠的前提上,食指和中指位置更靠前,这种姿势介于抓鼠和趴鼠之间,手指、手掌都是主要发力部位,右手鼠标、对称鼠标,都可以适应。

2、尺寸

鼠标外形的分类,除了右手、对称外,还分为小鼠、中小鼠、中型鼠、中大鼠。鼠标尺寸在mm以内,属于小鼠,办公居多,而目前主流游戏鼠标尺寸基本上在mm以上,所以这次只聊聊中小及以上尺寸鼠标。一般来说,鼠标长度在mm-的,属于中小型鼠标,抓握、捏握,大中小手型都适用,趴握,大手型不适用;长度在-mm之间的,属于中型鼠标,趴握、抓握、捏握,大中小手型都适用;长度在mm以上的,属于中大型鼠标,趴握、抓握、捏握,大手型适用。上图中间冰豹KonePro的三围尺寸为.6x40x72mm,算是中大型鼠标里的最小鼠标了吧。

一些鼠标在按键模块进行了特殊设计,这样点击鼠标左右键时,不同部位也能获得相同手感,例如罗技机械枢轴按键设计、冰豹分体式泰坦微动、达尔优KBS按键衡力系统等。这样,一些中大型尺寸的鼠标,中小手型的人点击鼠标左右键时也能获得不错的按键反馈。

3、重量

鼠标按重量一般分为轻量化鼠标、一般鼠标、重型鼠标,近些年由于轻量化鼠标大行其道,所以,重量分类时要稍稍往前移一移。轻量化鼠标,指的是重量控制在80g以内鼠标;一般鼠标,指的是重量控制在80g-g之间鼠标;重型鼠标,指的是重量在g以上鼠标,很多带配重的游戏或办公鼠标都超过这个重量,金属狂人美加狮有款鼠标,加上配重后达到g,不愧是习武之人。

轻量化设计是当前游戏鼠标的主流趋势,各大厂商也是花尽心思去设计,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减轻分量,的确难度不小。目前主流的方案有两种,第一种,类似冰豹KonePro,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来减重,鼠标外壳内部采用BIONICSHELL蜂巢结构,强度有保证,重量减轻不少,而且防水防尘。冰豹KoneProAir无线版官方数据是75g,去掉2.4G无线接收器的话,重约72.5g,冰豹KonePro有线版去掉了无线模块后,分量只有66g;第二种,类似XtrfyM4,通过外壳打孔的方式来减重,俗称“洞洞鼠”,这种方式减重效果最明显,工艺也最简单,但是缺点很明显,藏污纳垢,卫生无法保障,如果防水做得不好,内部元器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者不小心溅点水,很容易出故障。

未来外观设计猜想:

由于每个人持握习惯、手型大小都不尽相同,所以,鼠标手型、尺寸还会是多元化。

尺寸方面,我猜测,为了适应各类玩家需求,厂家会推出同款不同型号鼠标,参考手机,推出标准版后,再增补Mini版和Max版。

手型方面,见过右手、对称可以互换的鼠标,通过侧裙模块来改变鼠标手型,不过由于鼠标线条固定,“变身”后的鼠标持握手感并不太好。我猜想,未来新型材料的发展会不会改变这一状况,通过某种方式可以让外壳变成厂家预先设计好的右手或对称。

重量方面,未来轻量化设计仍然是大趋势,洞洞鼠将会退出市场,以优化结构设计减重为主,新型轻型材料的发展,会让鼠标分量更好控制。

鼠标引擎相当于电脑的CPU、人的大脑,鼠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引擎是重要因素之一。

年,微软与安捷伦(后改组为安华高)研发出IntelliEye光电引擎,并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电鼠标:IntelliMouseExplorer。这款鼠标不再需要专门特制的格栅鼠标垫了,从此机械鼠标开始慢慢推出历史舞台,光电鼠标得以广泛普及。

年,罗技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激光引擎鼠标,在当时性能远远超过传统的光学鼠标,可在不同材质界面上使用,兼容性很高。安华高,曾经的激光引擎龙头老大,收购博通后在鼠标引擎领域就销声匿迹了,它家的激光引擎一直停留在末代皇帝A。如今的老大位置则是被原相牢牢占据,光学引擎一家独大。激光引擎目前还是飞利浦在坚持,不过表现一般,很少见到还在现在使用激光引擎的主流游戏鼠标。

原相目前参数最强的光学引擎是PAW,最大DPI,IPS追踪速度,50G加速度,相比上代引擎之王PMW硬件参数提升不少,最大DPI高了,追踪速度高了IPS,而且功耗更低,很适合搭配无线鼠标,提升续航。PAW参数配置的确很强大,不过就跟目前的电脑CPU一样,性能有点过剩,一般用户很难用到这么高的DPI,绝大多数用户DPI主要还是分布在-DPI。

而且,一款鼠标好不好用,引擎不是唯一指标,芯片、微动、外观设计等,只要厂家优化得够好,手感也不会差。PAW目前被雷蛇独占,其他厂商靠与原相定制其他引擎也能达到不错的性能。例如罗技的Hero系列引擎,赛睿的TrueMove系列引擎,以及冰豹的Owl-Eye系列引擎。例如上图的冰豹KoneProAir,使用的是Owl-Eye19K光学引擎,基于PAW,如果拆开看的话,标注的是PAW,最高DPI,追踪速度IPS,50G加速度。参数配置比PMW还要强一些,重点是支持节能模式,功耗更低,很适合无线鼠标使用,这是PMW无法比拟的。

PAW引擎,今年原相的新旗舰级产品,经GWT实验室实际测试,在DPI项目测试中得到了S级高分,几乎完美的1:1引擎,静默高度LOD中也得到了S级高分,离地高度在1.0mm之后完全静默。

未来鼠标引擎猜想:

鉴于当前各大品牌与原相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各种型号被独占还会是常态,所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品牌依旧会与原相采用定制的方式推出新引擎。除非市场上出现第二个可以与原相抗衡的引擎生产商,否则无解,毕竟资本的市场,钱说了算。

我猜想,未来鼠标引擎将朝着性能更好、更稳、功耗更低这个趋势发展,今后的鼠标无线才是王道。十多年前装修房子的时候,跟装饰公司千叮嘱万嘱咐,务必每个房间预留网线插口,结果现在全荒废了,强大的无线方案,彻底将网线接口埋没,随着WIFI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宽也越来越宽,笔记本、平板、手机、智能电视,全部采用无线连接完全没问题。

如果说引擎是鼠标的大脑,那么微动开关则是鼠标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将,它直接影响着玩家的使用体验。微动开关在鼠标诞生之前就出现了,家用电器、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等都在使用微动开关。

其他微动不谈,今天只谈鼠标微动,目前鼠标微动分为常规微动、光学微动、静音微动这几类。常规微动常见有欧姆龙、TTC、华诺等品牌,用途不同,设计、参数、寿命都有所不同,例如针对目前各种各样的洞洞鼠,防尘成了大问题,严重影响了鼠标微动的使用寿命,TTC则推出了防尘金微动。

静音微动一般来说用在侧键、DPI调节键等位置,主要以圆点微动为主,不过现在这些使用率较低的键也被常规微动所替代的趋势。另外,一些主打办公的鼠标也在采用静音微动,目的是为了使用鼠标时不打扰周围人,不过普通的圆点微动手感太肉,体验很差,于是在常规微动基础上开发出了特制静音微动,手感比圆点微动好很多,调校的好,能接近常规微动,而声音则非常小。

光学微动是跟特制静音微动一样,也属于新型微动,主要是为了解决常规微动容易双击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鼠标中有冰豹泰坦光学微动、雷蛇定制光学微动、LK光学微动、富勒光磁微动4种,雷蛇定制光学微动与LK光学微动属于同一种,严格意义上来说共3种,就像冰豹泰坦光学微动采用的就是TTC定制光微动。

富勒光磁微动的结构则跟其他两种完全不同,开放式的结构,因为构造太独特,需要调整鼠标内部很多设计,不利于推广,所以目前就富勒自己在用。

冰豹以前魔幻豹、卡宴、钛鲨豹鼠标使用的也是泰坦微动,不过不是光学微动,而是常规微动的结构优化,采用分体式泰坦按键系统。这次刚刚发布的新品鼠标冰豹KonePro系列则采用的是冰豹泰坦光学微动,比常规机械微动,响应速度更快,耐用性更强,设计寿命达到一亿次,可以完全杜绝双击现象的发生。手头上刚好有冰豹KoneProAir和雷蛇*蝰Viper两款鼠标,实际体验了一下,个人感受是泰坦光学微动手感要优于雷蛇定制光学微动,确认感更强一些,声音更脆一些。

未来微动开关猜想:

目前常规机械微动、光学微动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所以短期内依旧会和平共存,不存在谁替代谁。

鉴于目前国产微动的迅猛发展,不久的将来,昔日龙头老大欧姆龙的地位将被国产厂商所替代。这些年,国产开关厂商取得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在机械键盘轴体领域还是在鼠标微动开关领域,产品更丰富,设计更满足需求,口碑也越来越好。

提到微动,不得不说热拔插,目前支持热拔插的鼠标不太多,厂商的解释是为了性能更稳定,所以依旧是焊接在鼠标PCB上的。我个人认为除了稳定,还有厂家的利益,大家都知道鼠标是个耗材,鼠标最容易坏的地方也是微动,如果微动支持热拔插了,那以后的新品卖给谁。就像电脑主板一样,过几年换个CPU插槽接口,Intel十代U已经采用LGA0接口,想玩新U,不好意思,请换主板。

我猜想,未来的鼠标微动,如果光微动能将手感优化到跟机械微动一致,那么光微动真有替代机械微动的可能。另外,目前各大微动厂商都在努力提高微动使用寿命,可以换个思路,微动厂商和鼠标厂商合作,鼠标厂商把鼠标设计成可以方便更换微动和按键柱,微动厂商则对微动进一步优化,寿命不一定很长,但稳定性一定要高。就像F1赛车的轮胎,一个道理,寿命不一定要长,但性能一定要好,更换一定要方便。

目前鼠标与设备连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有线、2.4G无线、蓝牙。

一般来说,一个鼠标一种连接方式,后期陆陆续续出现了双模鼠标,有线+蓝牙、有线+2.4G、蓝牙+2.4G等组合,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伪双模鼠标,例如同时兼容蓝牙3.0、4.0就号称双模了。随着用户对多模的需求日益增多,真正意义上的三模鼠标出现了,同时兼容有线、2.4G无线、蓝牙,上图的冰豹KoneProAir就是其中之一。

1、2.4Ghz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无线鼠标诞生,发展初期是通过红外接收器进行信号传输,鼠标与接收器之间不能用物体阻挡,使用范围很局限。后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27MHzRF,无线电射频技术(RadioFrequency)的加入,让无线鼠标得以推广,从此鼠标与设备之间不会因为物体阻挡而影响连接稳定性,连接距离已接近两米。这个距离在当时算是不错的成绩,但是现在来看仍然有所局限,特别是在工业、医疗等领域。

27MHz技术由于传输速率的原因,必须连续工作,功耗较大,而且无线安全级别较低、有效传输距离较短,因此,2.4Ghz来了。2.4Ghz频率是2.4-2.GHzISM无线频段,该频段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均属于免授权免费使用,这为无线鼠标的普及扫清了最大障碍。2.4Ghz具有抗干扰能力更强、传输率更高、传输距离达10米、功耗更低等特点,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

2、蓝牙模式

蓝牙技术由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私营非牟利组织SpecialInterestGroup(简称SIG)制定的一个标准。蓝牙与2.4GRF使用的频段一致,同样免费、无授权,所以也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蓝牙技术在普通2.4G无线技术上增加了自适应调频技术(AFM),实现了全双工传输模式,可以达到次/秒的自动调频速度。

目前蓝牙技术已经发展到5.2版本,相比5.1具有增强型ATT协议、LE功耗控制、LE同步信道三大特点。这几个特点,在蓝牙音频领域将大放异彩,在外设领域也有提升,信号更稳定,更可靠,功耗也更低。

3、有线模式

从原始鼠标开始,就采用有线模式连接,鼠标也是因为这根细细的线材很像老鼠尾巴而得名,鼠标线材的接口经历过串口、PS/2、USB三个阶段。

串口即COM接口,最古老的鼠标接口,分为9针和25针两种D型接口,适用机型很广,但数据传输率太低,无法发挥中高端鼠标高性能优势,而且不支持热插拔。

PS/2接口,是一种6针的圆型接口,老式键盘鼠标都在用,传输速率比串口稍快一些,但仍然无法满足中高端鼠标需求,依然不支持热拔插。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挺火,Intel在skylake平台移除了EHCI主控,改为XHCI主控支持,而原生的WIN7系统并不支持XHCI主控,装系统时你会发现卡在语言选择界面,键鼠都无法使用,只能用PS/2接口的键鼠来操作。

USB接口,中文全称通用串行总线,从USB1.1开始发展至今已经达到USB3.1,数据传输速度由12Mbps提升至10Gbps,翻了足足多倍。

未来连接模式猜想:

目前鼠标只有有线、2.4G无线、蓝牙三种连接方式,由于三种方式现阶段仍然各有优缺点,三种模式共存将是常态。有线模式,成本低、延迟低的特点,但线材的束缚会干扰使用效果,超柔软线材的发展或许是未来有线鼠标的出路;2.4G无线模式,响应迅速、传输稳定、功耗较低、即插即用,但需要配备接收器,且只支持一对一连接;蓝牙模式,只要设备带蓝牙模块,无需接收器也可以连接使用,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占用USB接口,支持多系统,兼容性高,支持一对多配对连接,但受限于蓝牙协议,在单点性能上要弱于2.4G无线。

我猜想,像冰豹KoneProAir这种同时支持三模将是未来鼠标连接模式发展趋势,经过各大厂商的优化,2.4G无线将替代有线用于电竞领域(目前已有个别职业选手使用无线鼠标比赛),鼠标没电时,插上数据线进行边充边玩,而需要多设备同时操作时,可以2.4G无线和蓝牙组合使用,一键切换,甚至实现自动切换。

提到接口不得不说一下鼠线分离和线材材质,一般多模鼠标都采用鼠线分离设计,否则总是拖根线也就谈不上无线鼠标了。通常我们都知道线材的一头是标准USB接口,另一头则不相同,常见的有Mini-USB接口、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Type-C接口因为支持盲插,且更耐用,正在普及中,上图冰豹KoneProAir采用的就是标准USB转Type-C接口线材。

线材材质一般分为橡胶材质和编织材质,以前给大家的印象是橡胶材质偏软,编织材质偏硬,但现在则不同了,各种柔软编织材质正在普及中,获得玩家一致好评。例如冰豹KoneProAir的PhantomFlex充电线,雷蛇*蝰SpeedFlex超柔线材,微星GM41的FriXionFree线材,等等,很多一线外设品牌都在使用超柔线材。

超柔线材的好处是有线鼠标也能体会到无线的手感,束缚感可以忽略不计,线夹这种东西都可以抛弃了。各大厂家纷纷推出超柔线材主要还是因为伞绳这个东西,伞绳最先在客制化圈火的,优秀的手感让很多玩家纷纷去DIY,后期也出现了专门的手工小作坊为玩家私人定制。但是不是正规厂家生产,没有经过各项检测,安全性是个大问题。而且,为了提升柔软度,把鼠标外皮剥了,铝箔扔了,导致抗拉伸、抗干扰性能大大降低,漏电现象时有发生,所以网上也出现过不要用伞绳的呼声。

现在好了,正规的一线厂商为大家做好了,不用自己DIY了,而且经过了层层严格测试,在安全性、耐用性方面不会有问题。只是柔软度方面,跟伞绳还是稍稍有点点区别,如何在安全耐用与柔软度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值,就看各大厂商的能力了。

未来鼠标线材猜想:

如果今后电池续航和无线充电技术都得到飞速发展,那么这根线材真的会消,短期内来看,还不能做到。就拿冰豹KoneProAir举例,鼠标内置毫安Li-ion电池,充满电后可续航小时。按照一天使用4小时计算,大约25天样子,成绩还算不错吧,不过支持快充这个设置值得推广,充电5分钟可以续航约5小时,要知道在一些紧急状况下,真的可谓雪中送炭了。比如,在野外工作时,鼠标突然没电了,用充电宝给它插上5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了。

我猜想,今后超柔软线材将是主流发展趋势,支持快充也将成为标配,Type-C也将成为主流接口。今后电池续航和无线充电技术能够突破瓶颈的话,线性也许会成为过去式。

鼠标由于身材较小,加上持握之后只空出极小部位,所以,一直以来,鼠标的灯光设计也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

1、发光部位

常规发光部位,主要分布在上图中的6个位置,我按照分布热度依次跟大家讨论一下:

一是LOGO灯,最常见的发光部位,一贯走低调风的罗技经常只上一个LOGO灯,还采用RGB背光,实属有点浪费啊。

二就是滚轮了,单独滚轮灯的鼠标很少见,一般搭配LOGO出现,可以说市面上一半的鼠标都采用这种搭配方案。冰豹、雷蛇、赛睿、罗技等,每家都有很多款相应产品。

三是边框侧灯,一般沿着侧裙上边缘从鼠标前部往后延伸至尾部。一般搭配LOGO、滚轮同时出现,例如雷柏V29S。也有只搭配其中之一,例如上图的冰豹魔幻豹Kone,采用侧边灯带+滚轮的组合。

四是底部后边框灯,要说鼠标灯光,微软IO1.0算是鼻祖了,屁股后面那个迷你小红灯,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吧。雷蛇*蝰Viper就是这种设计,尾部后边缘一小圈绿灯,使用时会被手掌完全遮住,效果一般。

五是侧边框下边缘,也就是底部两侧灯带,一般会延续到尾部,呈现一个U字型,比如赛睿Rival3。

六是侧裙灯,比较典型的是钛度TSG,侧裙三道混彩灯带还是挺有特色的,不过这款鼠标已经停产了。

说了这些常规灯光位置,再说说一些特殊的:

一是整个上盖发光,例如达尔优牧马人裂纹版,冰豹BURST极光豹,等等。

二是射灯,不同于一般灯光,这种灯光方向性更强。例如CHERRYMC,尾部带射灯,可以投影文字。

三是指间灯,如上图的冰豹KoneProAir,鼠标左右按键采用半透明材质的蜂巢外壳,灯光开启后可以看到RGB色的蜂巢结构。

2、种类和效果

灯光种类主要分为三种:单色、混彩、RGB。单色背光很常见,绿蛇、红龙这些词一说就知道哪家了;混彩背光的主流鼠标不多,山寨鼠标居多,也有个别特殊情况,例如前面提到的钛度TSG侧裙就是混彩,固定彩色灯光;RGB背光就更常见了,从几十元到上千元鼠标都能实现,不过效果倒是不一样。有的RGB灯光看着就很杀马特,而有的看着就很舒服,再怎么抄袭也无法达到职业设计师的效果。说到RGB,再提几句,有的鼠标宣称RGB背光,但是每次只能显示一种颜色,无法实现幻彩效果,只能算作伪RGB。

灯光效果的种类主要分为两种:常亮和动态,其中动态灯光的类别就不无法统计了,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常见的有幻彩、流光、波浪、渐变、呼吸等。

灯光效果里还有一种特色灯效:联动灯效,不过每家名字取的不一样。冰豹叫AIMO,海盗船叫iCUE,雷蛇叫Chroma,罗技叫Lightsync,赛睿叫Prismsync,微星叫MysticLight等等。

灯光联动系统,也被大家称作智能照明生态系统。要想把灯光玩得溜,这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而且最好兼容其他品牌,这样你的生态系统才会越来越庞大,用户越来越多,系统更有生命力。

未来灯光效果猜想:

虽然一些骨灰级玩家对外设的灯光有点感冒,认为是光污染,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喜欢带背光的。未来不论是有线外设还是无线外设,还是会以背光外设为主。只要经过设计师的不断完善,那些RGB幻彩背光也不会那么显得那么杀马特了。

我猜想,随着电池续航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无线外设将会标配RGB背光,也不用担心长时间开灯而影响续航时长了。而且,随着电脑硬件都加入RGB背光行列,联动灯效将成为标配,而且多家厂商会相互协调,制定一个联动灯效协议,不同品牌不同硬件都能顺利加入到RGB幻彩联动灯光中去。

随着石墨烯等技术的发展,软屏或许也会加入到鼠标中去,可以呈现出LED灯无法比拟的视觉效果,丰富的个性化定制特效将会大放光彩。

好了,巴拉巴拉快一万字了,以上就是我对未来鼠标发展趋势的一点见解,你认为未来的鼠标会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上文所述内容纯属个人感受,不是科普,不是科普,不是科普,如若跟您体验有所不同,还请海涵。若有错误表述,恳请帮忙指正,不胜感激。文章部分文字信息节选百度百科,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请私信我。文章篇幅过长,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

1
查看完整版本: 618之前捋捋鼠标的前世今生,谈谈未来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