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寻味武汉江城最低调的早餐,吃下这一碗太
TUhjnbcbe - 2023/1/17 20:27:00
北京比较好青春痘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084445.html

武汉过早,数不胜数,故当食神蔡澜先生漫步江城街头“过早”之时,看到升腾着的烟火气,排队的人群、勤恳的早餐店主,热干面、豆皮、面窝、牛肉粉面……琳琅满目的早点,他送了武汉一个名号,叫做“早餐之都”。

如今,秋天来了,气温开始下降,对于不少江城老饕客来说,过早来一碗武汉风味十足的糊汤粉,配上刚刚炸出来的酥脆油条,这才是大江大湖的美味。然,这味美食的知名度可谓低到了尘埃里……

1.糊汤粉的来龙去脉

其实,糊汤粉,是武汉人所钟爱的过早美食,也流行于周边城市如应城、天门、咸宁、潜江等地。

始终难以忘记,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有一段经典的报菜名,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于此,几乎将武汉过早的经典之作一网打尽。

与热干面、豆皮相比,糊汤粉,可能是武汉小吃里头最低调的一款了,黑乎乎的外表,一口的胡椒味道,真弱啊!

鱼糊汤粉,重点在于鱼糊。现在,一般是将鲫鱼也就是喜头鱼去除内脏、鳃和鳞,洗净备用。把锅放旺火上,加入沸水,将洗净的喜头鱼投入锅中,煮到半熟。再加入酱豆豉、盐,继续煮半小时,然后起锅,过滤到鱼刺骨头渣,让鱼肉化入汤中,成干净的鱼汤。接着,将鱼汤入锅中加清水烧开,下少量干米粉打糊,等鱼汤煮到浓稠时,加猪油、味精、胡椒搅拌均匀,移到小火上保温。另备一口锅烧大半锅清水,煮沸。将水米粉二两置竹捞箕中,放入烧沸的清水提烫数次,等烫熟后,倒入碗中,舀一勺鱼糊,浇在粉上,自己撒葱花酱菜虾米,即可食用。

另,一般来说(非追求极致),加荞麦粉米粉勾芡,形成粘稠厚重的糊糊状。

其实,早些年是用喜头鱼加小*鳝鱼制作而成(更早还有泥鳅),后来因为成本与季节性缘故,现在基本上只用喜头鱼,还要给大量胡椒。有的商家用的是小鱼,特别是小鲢鱼,控制成本,甚至只给虾皮、榨菜,以及大把鸡精味精提鲜,可谓坑人。

粉,也是不可或缺的。米粉是用籼稻米磨成浆而成,比一般吃的米粉更细,口感更爽滑,味鲜汁浓,回味带点清甜。摊粉,每一锅的软韧程度都是一样的。剪粉,长短刚好,粉也要恰好挂住糊,太碎了也不行,要细而软。可惜,现在市面上的粉,好吃的并不多,成本在那里嘛!

一定要干湿搭配!在武汉,热干面是配面窝与蛋酒,牛肉粉面是配油饼或者鸡冠饺,而糊汤粉是要配油条的,他们是梁祝双双,是天作之合。

追溯糊汤粉的话,这味美食,湖北地区文字记载很少,考究甚难。

不少外地人说,跟河南胡辣汤类似,同样是给大量的胡椒,同样是粘稠状,然材料大有区别,湖北是充分发挥了鱼之长处,是小鱼小虾,辅以米粉,河南是充分发挥了牛羊肉与面粉的结合,辅以*花菜、花生与木耳等。

与此类似,上海老半斋的刀鱼面,被成为沪上第一光面,也有相似之处。汤是有点儿糊状的,其秘制刀鱼汁的独家秘诀是把刀鱼肉炒成鱼松,和老母鸡、蹄髈一起熬成刀鱼汁,一锅汤要熬煮4个小时,方可。其用料够狠,价格不菲,需有钱阶级来享受,可以说是糊汤粉的plus版。

不知道武汉的糊汤粉,有没有受到两者之影响,抑或还是湖北独特的鱼米之乡造就的美味,味自湖南的牛肉粉,变着变着,就以类似之流程,粉入牛肉汤,码上大片牛肉,而糊粉,就是粉之上,浇一勺子糊……

与这样的猜测相较,我们还可以参照热干面与豆皮的发展史,两者均是来自武汉城区周边,热干面来自*陂之油面,由出身药房伙计蔡明玮先生加工改制而成,与抗战时期成为填饱劳苦大众的平民美食;豆皮发源于湖北农村摊豆丝的做法,于豆皮大王高金安之手与老通城豆皮之推动,特别是年毛主席的两次品尝,将其推上了庙堂之高。

故而,从周边乡村来寻求鱼糊粉的来源似乎更加靠谱。比如大名鼎鼎的天门糊汤粉、咸宁与汉川地区的糊粉,它们由周边进入武汉城区,在这座码头城市,以很下贱的小鱼熬成糊,加胡椒驱寒,把上粉,给码头上做搬运工的苦力,后来呢,自下而上,也被挑剔的富人们口味所看中,最终成为江城过早江湖之一员大将。

武汉的老饕拉菲小陈告诉我,一碗糊汤粉,要从边边吃起,千万不要搅拌,否则不好吃。然后,配上门口小摊子上刚刚炸出来的直挺挺的油条,蘸上满满的糊糊,入口丰盈,酥脆那一下,简直人间绝唱。

2好吃的糊汤粉看这里

池莉小说提到田恒启糊汤粉(曾改名群胜米粉店),那田恒启有什么来头呢?根据其自我介绍曰,有着百年老字号口碑的田恒启糊汤粉,不仅专注汤底,还调配改良、增加糊汤粉口味,有生烫鱼片、虾仁、猪肝等。浇上鲜嫩生鲜的糊汤粉,味美极佳,在制作米粉时,选用籼稻米磨浆、制粉,再加上水搓坨煮焖,挤压煮制成型。然后,用活鲜小鲫鱼(或鳝鱼)熬煮成汤汁,再加水调入生米粉制成糊汤,放入各种调味品,成熟装碗时,撒上葱花、胡椒、配以油条佐食,别有风味。

如今,田恒启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田恒启,为德华、蔡林记系列之品牌,在不少商业体都可以找到,却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

前几日,为了一探田恒启口味如何,特意去踩了雷。我给了一个差评,田恒启糊汤粉,俱往矣。依靠给大量虾皮小葱与榨菜丁来提鲜,却没有鱼之味,没有糊感的糊汤粉,是没有任何可以留恋的,哪怕你是如何如何号称的老字号……如果硬要说点好听的,那网红小油条还值得吃,可这不是舍本逐末?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与其吃他家,还不如街头巷尾的小店,譬如八铺街的姚明,之前拉菲小陈推荐的,有趣的是田恒启所在商场的员工同样觉得田恒启难吃,亦推荐姚明……

所以呢,与步入庙堂的田恒启相比,我更想推荐街头巷尾派、有着人间烟火气的糊粉。

下面,我推荐几家糊汤粉供各路吃货参考:

在大成路有家几十年的小店,李记糊汤粉,糊汤粉配上门口的炸油条过早,一顿花费不过6元。在他家门口就可以看到一盆喜头鱼,眼睛看的见,用料扎实生意才会好,武汉吃货不傻嘛!其斜对面有一家冯记糊汤粉,名气上要低调些,但口味毫不逊色。

八铺街姚明糊汤粉,是武汉海拔最高的糊汤粉,姚明嘛,谁与争锋!题外话,八铺街是武昌起义的重要位置,要是想了解辛亥革命,可以顺便去吃一碗糊汤粉,加根油条,体验今古交集。

斌斌鲜鱼糊汤粉,始于年,姐弟俩打理,藏在老武昌社区的小巷子里,背后就是文青聚居地昙华林。老板是一个老实憨厚的男子,话不多,一直微笑对人,下起粉来却很棒,干净利落。斌斌家的糊粉,味道比较均衡,夏天可以卖两锅鱼糊,冬天那就三锅啦!据说有四五百碗之多呢!所以,别看店小,可比大店活得好啊!

有意思的是,此店的糊汤粉简介,将武汉的糊汤粉追随到年的钟氏糊汤粉,不知其所由来,还请各位读者提供信息。

徐记鱼汤糊粉,位于汉口天声街菜市场边上,取材方便,喜头鱼自然是新鲜的。这口不断搅动的大锅里面的物质,就是鱼糊,其成分是去了鱼鳞和内脏的喜头鱼,还加了姜片去腥,同时还有胡椒的成分。下一碗粉,浇上一些鱼糊,就是一碗江城独有的鱼汤糊粉了。吃糊粉,要配刚刚炸好的油条,将切成小段的油条浸泡到汤粉里,油条带一身汤水,却仍有香酥,真是再完美不过了。这家生意很是火爆,去时十点钟了,屋内都坐满了客人,等不及索性站着吃完,太舒服了!之前《三联生活周刊》来武汉做过早专题,丘记者吃的就是这家。

徐嫂糊汤粉,开在户部巷的网红名店,与石太婆热干面,一起成为小吃街的扛把子。

老杨家鲜鱼糊汤粉,位于南京路吉庆街路口东,老杨家的女人自我介绍说他们开了三十年,是屹立汉口的“老字号”。值得注意的是,老杨家早上除了传统的鱼糊粉,晚上17开始,还有鱼籽、腰花、牛肉、虾仁糊粉,直到21点结束,清淡丽人忽而浓妆艳抹起来,小吃成了大餐。这天晚上,我来吃老杨家的鱼籽糊粉,老杨下粉浇上糊,女人端来,自己随意加虾皮、榨菜丁与小葱。尝一口,齁咸(不知是不是老杨手滑,没发挥好,还是本如此,个人欣赏不来),无胡椒味,赶紧去隔壁的吴氏葱油饼买了两个饼子,一方面是冲淡下口味,一方面饼子的香酥配糊粉,一干一湿,绝配!价格嘛,掐指一算,28元,奢华吧!

只是呢,武汉不少或者是绝大多数糊汤粉是依靠味精、榨菜、虾皮来提现,能够用喜头鱼的已经算不错了,所以好吃的不多。

3百年陈氏糊汤粉

我吃过最好的糊粉是在解放公园旁惠中社区一家老铁茶室,由百年陈氏糊汤粉第五代传人陈馨主理,原《长江日报》戴老师引我进得门。

一锅鲜鱼糊是前一天就准备的,中午再熬,要不停用勺子搅动,别看这一锅鱼糊,里面加入了喜头鱼泥鳅,不给味精鸡精,只给一点点盐,为的是吃鲜之本味。

其糊汤粉,粉是订做的(其实,除了鱼糊,粉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可能是因为我之前一直没吃过好的粉,反而将其忽略了)。陈馨道,粉的讲究在于制作的原料和粗细,口里有一点米粉渣渣的感觉,那个细度和鱼糊结合的口感,就好像形容女人,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一个道理。

熬完糊,将泡好的细粉汆几下(泡一晚上,盆里的水都是白的),洁净如雪的粉进入灰扑扑的糊中,黑与白,大圆与小圆,有点儿太极的意思。后来,我知晓,原来陈馨上过武当与少林,此为故也。

陈馨告诉我,其实,糊汤粉是具有个人属性的,每个人做出来的大不同,就像是腌制泡菜,手感与秘方,差别大了。陈馨的糊汤粉,用的是6两以上的喜头鱼,熬到滴水成珠子化为无形,只留存些许小鱼的尸体,没有外面有些诡异样子的果冻状,吃起来是鱼鲜,更多的是朴素无华,大地空旷,有一种道家的悠远,不是很重的胡椒,不是很重的味精,大智若愚,道法自然。

油条是朋友炸的,自然没外面的老火油条酥脆。陈馨表示抱歉,一直没找到好品牌,也没有搭手做。我没吃过馓子配鱼糊汤粉,陈馨说,下回她来试试。

配菜呢,今天是搭配的一点泡菜,之前一回是配紫燕百味鸡的海带丝等,各有各位,宾不夺主位。

据陈馨说,她家祖上是在咸宁江边做糊汤粉的,后来移民到武汉,大概晚清时候,于紫阳湖附近开了一家鱼糊汤粉,在武昌唯二的鱼糊汤粉。另一家是她祖辈的师兄。其实,从陈馨家族的糊粉经历来推断,更佐证了我上面猜测糊粉是来源于武汉周边,是移民求生计之物,而不是原产武汉。

后来,到陈馨父母这一辈,店还在。等到子女一辈,因种种原因一直没开,陈馨是唯一一个愿望继承祖辈手艺的。

其实,早些年岁,糊汤粉还可以配馓子,现在油炸摊馓子不多见,如今的过早也就没有那么鲜活动人了。骄傲如陈馨,其朋友*哥这样说,其实啊,我们不能追求精致的美食体验,细腻滑到某种程度。原材料是什么,你能够品出来。我做了什么,你能够品出来。这就到位了。他是将手工艺人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你要懂我,而不是我要迎合你。

4一段时代的记忆

说到糊粉,网友东山小牛记得,一九五一年我就在安徽中学(后改名省武三中,后又改名即現武汉九中)念初中,那时水陆街可真是要害重地,比如湖北軍区司令部就在那里,记得那时司令部大门是两个堡垒,顶上架着机关枪,非常威严。从解放路到复兴路不长的水陆街上两边还有相应的很多軍*机关都设在那里。那时沿紫阳湖边有很多漂亮的小别墅,解放前是国民*高官的住宅,解放后没收了就成为新的官邸,我们那时候下课放学了就跑去看稀奇。那时水陆街也有些卖吃的,但没有現在多,可能与环境有关。记得当时街口有家卖糊汤粉的,汤都是用鳝鱼熬的,非常好吃,五分钱一碗,还有一家卖糊汤豆丝的三分钱一碗,现在想起来都口有余味。

我问陈馨,这家和你家祖上有无关系呀?陈馨特意问了下母亲,其母回忆道:

我们家的糊汤粉流传至今己是第五代,始于咸宁。后来,日本人飞机轰炸,才跑到武汉。为了生活,就在武昌解放桥继续做糊汤粉生意。年,外祖父母成家后,在武昌新桥头又开了一家糊汤粉馆。直到年,走合作化了,就由武汉饮食管理处统一管理。

后来,又由山南支部在明论街积玉桥开了几家糊汤粉馆。80年代,由于单位效益不好,我们家几个都下岗。为了生话,在外祖母的带领下,重新开始做鱼糊粉。如今,只有舅舅还在烈士街(医院十九号楼旁)做糊汤粉。总之,我们家传统糊汤粉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鱼糊粉,不仅在武汉与咸宁,著名者还有天门。葛亮老师曽讲过他在天门吃鱼糊粉的日子,同样是鱼糊粉,天门早上多大的阵仗。*潭的鱼糊粉,本来就是鳝鱼骨、血熬汤,内调籽酱,糊粉出锅,高头还要扑上一层做好的鳝鱼干,吃的时候用天门特产锅奎蘸汤,浓汤赤酱,不亦乐乎,吃得好中午可以不开火。对此,我曾经高度沉迷,随岳高速通车后,好几次拉着朋友,赶早弯路从武汉出发去岳口镇上吃,吃完即回。

另,有读者说了,糊汤粉卖到每碗20元,他都会买,只要做得扎实,可现实情况是,糊汤粉一碗不过4.5元,加上油条,也就6元,而做糊汤粉的人是越来越少,更不用说绝大部分是调出来的味道,偌大的武汉能够称得上好吃的糊粉寥寥无几。参考当年兰州拉面集体涨价,引发一座城市的抗议事件,鱼糊粉是在短时期内难以有所大改变的。

武汉的口号是敢为天下先,然,在餐饮这个行当,还是属于少数派,更何况是过早这样小本生意求口饭吃的摊子,更何况需要耗费几多心力的糊粉。在此,只能与陈馨、姚明、斌斌等诸君共勉啦!

作者:舒怀

图片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味武汉江城最低调的早餐,吃下这一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