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苦叫得最响的那些所谓“中年人”,赶上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二十年,一切美满都天经地义,他们不断调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一旦感受到风吹草动,喊叫得比谁都响亮。
▲此前,有摄影师去给黑豹乐队拍照,看见曾经一代摇滚风云人物鼓手赵明义腆着发福的肚子端着保温杯喝水,曾经的摇滚青年如今也走向了保健之路,于是感慨“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图片来源于赵明义微博。
文
宋金波
这两天,关于中年的话题又热起来了。媒体刊发的一篇《人到中年,职场半坡》,文中举的几个例子,都是在中年取得不错职位、过上安稳日子之后,突然遭遇职业变故,无处话凄凉。
紧接着,冯唐写的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文章,成功以对中年“老男人”的指指点点,吸引攻击群,被舆论吊打。
“中年焦虑”可能只是年轻人对中年人的中伤
很长一段时间,我相信那些蹭热点叨咕中年男人如何如何的文章都是猥琐的阴谋,起码跟它们所指责的“中年病人”一样猥琐。
写作者可能是些失意者,对年富力强的中年成功者百般看不惯,只好在背后射些冷箭聊以自慰。
不要误会,我恰好年过四十,但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人到中年。一定要让我接受,我只相信联合国45岁的中年门槛。至于别人认为我是不是中年,我可不在乎。
四十不惑嘛,现在人都成熟得早一点,起码三十出头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别人怎么给你定义你的人生阶段,认为你应该是什么样子,都甭在乎。
▲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截图。
所以我一直自觉以年轻人的立场怜悯看待中年男人遭遇的中伤,只是偶尔才会想到很快也将跨越那条年龄的“金线”,却做不到兔死狐悲。
但我后来发现并不全是这样。中年焦虑得到了很多自认为是中年人的响应,声音还不小。而无论是亲眼所见,还是网上流传的《人到中年,职场半坡》这样的观察,或者是冯唐《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的告诫,都真真切切地显示出中年焦虑的现实存在。
中年焦虑来自美好生活期望与现实图景的矛盾
中年危机是一种普世的、历史悠久的病症,也不是中国男人独有。但最近两年中年焦虑的强烈升级,有些不同寻常。
任何一种焦虑,都来自于预期与现实的背离。这一代中年男人的焦虑,就来自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期望与现实图景的矛盾。
我敢这么说,是因为任何人都会注意到,我们几乎很少听到年龄更大的一代人,比如55岁勉强算作老年人的那一拨人,他们抱怨自己的生活面临多大的挑战。
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比小他们十几岁的人更小吗?完全不是。
如果40多岁的这种压力就让人愁白头,那么55岁的压力岂不是要让跳楼处排队买票?
其实最响的哀鸣不是来自四十出头的人,而是来自更小一点的人群——80初出生的那一批。他们迫不及待地自命中年,在我看来是一种习惯表达。从年前后我就开始见识海量以“80后”为主角的新闻标题充斥各种媒体:“80后”入室盗窃啊、“80后”创业啊……
直到去年我居然还看到了一个同类标题。这种水仙花一样的标题,绝对是一代人独有的,反正90后没那么“逗趣”。
这一代中年人无法摆脱焦虑
如果一定为这种中年焦虑做个辩解,我会考虑到70年代初之前的一代人,可能更多受到体制的照顾(反过来也可以说是禁锢)。而“90后”乃至“00后”的追兵毫不意外地越来越近。
这是一个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中国,老龄化的社会几乎注定会渐趋保守,年轻一点的人上位没那么容易;
▲截至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10.8%。数据及图片来源:《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民*部
这又是一个因为技术原因代际能力差异被不断消弭的世界,年轻人在各个领域都不再因为年轻而显得弱势,经验的弱点可以用很多办法补足。
看一看最近欧洲一些国家选举出来的30刚出头的领导人,这不一定是一种趋势,但肯定打破了某些禁忌。
现实就是,叫苦叫得最响的那些所谓“中年人”,赶上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二十年,一切美满都天经地义,他们不断调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爱自己爱得发狂,把成功当成惟一人生成就,一旦感受到风吹草动,喊叫得比谁都响亮。
偏偏他们既没有能力打碎老龄化必然伴生的社会壁垒,又没有办法抗拒技术革命带来的年轻一代的逆袭。他们已经注定是未来二十年的夹心层,他们的焦虑感还将熊熊燃烧,直到“00后”成为未来的主人翁之日,才可能在认命的无奈中获得解脱。
而在他们获得解脱之前,我们必定会看到社会新闻的标题从“这一代焦虑的中年”,到“这一代无力的老年”,以及“这一代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