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周伯衍在开幕式上
周伯衍甲骨文书法展,今天在西北大学博物院隆重开幕,作为老朋友,老校友(系友),以及同在西安文化单位工作的老文友,我表示诚挚的祝贺!因为在母校博物馆搞书展,老校友和老朋友来了不少。他们有的是作家、诗人,有的是评论家,多重身份兼而有之者也不乏其人。而在这种场合,我常常尴尬于自己对书法的懵懂和无知。不能像诗人那样写首律绝,表达心意,抒发感情;也不能像评论家和作家那样写篇评论或散文,对书法和书法家进行学理分析和人性解剖;更不能像专业书法家那样,从自身书法实践经验出发看“门道”,说“内行话”。只谈一点感想吧!这几天老想,陕西书法家多不胜数,能得到行家的广泛认可,相当不易。伯衍的书法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在高手云集的书法界占有一席之地,取得成功?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坐观
一是地望高华。所谓地望,是指一个姓氏在当地的名望。我是搞地方志的,周至自古人杰地灵,是个文人荟萃的地方。远的不说,就拿周伯衍的周姓来说,在周至出了一位文化名人——周明。其人历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周明在中国当代文学界的地位很高,口碑也非常好,类似于唐朝的顾况,宋朝的雷简夫。陕西从事文学的人士,多有得其恩惠者。就像白居易得到顾况的提携,“三苏”得到雷简夫的举荐一样。和伯衍认识若干年以后,我才得知周明正是周伯衍的叔父。伯衍近水楼台,得惠自然殊多。
周明(右)在展览现场
二是学殖深厚。伯衍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耳濡目染,一心向学。家之所在,距离老子讲经的楼观台仅十余里,也从小受教良多。虽然大学读的是理科,但骨子里还是喜欢舞文弄墨。于是,又读了西大中文系,成了我的系友。加上他后来一直在报社工作,广泛参加社会活动,笔耕舌耘,交游日广。多年的积淀,首先成就了他的作家梦,而后才成就了他的书法家梦。有这样的学殖,这样的经历,这样的平台,为伯衍的甲骨文书法插上了翅膀,不想高飞也难。
姚敏杰(右一)、刘炜评(右二)、周伯衍(右三)、乔晋(左一)于年
三是性格爽朗。伯衍生性旷达,广交朋友,有极好的人脉资源。在我的印象里,伯衍身上总有一种用之不竭的正能量,蓬勃向上,昂扬奋发。有道是“性格即命运”,伯衍爽朗的性格为他的书法艺术打了较高的人情分。
周伯衍展品
四是苦心孤诣。书法家中,习行草楷者甚多,隶篆者次之,金文、甲骨文者再次之。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人们不仅要问,甲骨文里到底潜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能令伯衍如痴如醉?或者说,伯衍为何选择甲骨文这种多数人不认识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作为其书法学习和研究的对象?难道是为了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显然不是。我以为,伯衍钟情于甲骨文,是在和中国最远古的“文化人”进行一场“道法自然”的心灵对话,当然对话内容,和近千年后出现在他的家乡楼观台的那位智者“五千言”,其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伯衍独辟蹊径,取法高古,痴心专攻甲骨文书法,自有其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意义。伯衍曾深入敦煌,潜心临摹,遍访名家,终有所成。
周伯衍展品
近年来看到伯衍书法越写越好,作为老朋友、老校友、老文友,我由衷感到高兴。用当下最时髦的广告语说就是:“你,值得拥有!”
最后,衷心祝愿伯衍在甲骨文书法创作和研究领域一门精进,更上层楼!
年11月23日
(姚敏杰: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