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是蜜甘草吗,是helliphel
TUhjnbcbe - 2021/1/13 4:19:00

作者

谢决明

自然爱好者

看标题有点懵,这估计是很多草头郎中都可能遇到的情况。如果让一帮采草药的收集野菊花、太阳花、铜钱草这三种植物,估计你可以收到十来种不同的,都叫这三个名字的植物。

年(清乾隆18年),一个叫林奈的瑞典人出版了一本《植物种志》,从此双名法让西方人对于植物界有了统一的认识;其后过了将近百年,年(清道光28年),中国的吴其濬(吴其浚)也出版了一本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里面的植物是根据手绘的草图加以考证的。但由于当时作者缺乏科学的分类学知识,在纠正了一些以前认识谬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的谬误。

所以历代不乏有识之士不断出版识别草药的著作,《本草纲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样一本旨在厘清名称的专业著作,而《植物名实图考》首次用图文对照的方式,让人们对于草药的形态有了基本的认知。在此之前,由于地域差异造成的方言和风俗的差异,传统医学在草药的认知上长期直困扰于“叫错名、采错药、开错方、吃错药”的情况。

时至今日,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请看网上某百科介绍的植物词条:

“蜜甘草(Phyllanthusussuriensis),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皆可入药,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味苦,凉;清热利湿,清肝明目。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茎直立,常基部分枝,枝条细长;小枝具棱;全株无毛。叶片纸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15毫米,宽3-6毫米,顶端急尖至钝,基部近圆,下面白绿色;侧脉每边5-6条;叶柄极短或几乎无叶柄;托叶卵状披针形。

花雌雄同株,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约2毫米,丝状,基部有数枚苞片;雄花:萼片4,宽卵形;花盘腺体4,分离,与萼片互生;雄蕊2,花丝分离,药室纵裂;雌花:萼片6,长椭圆形,果时反折;花盘腺体6,长圆形;子房卵圆形,3室,花柱3,顶端2裂。

蒴果扁球状,直径约2.5毫米,平滑;果梗短;种子长约1.2毫米,*褐色,具有褐色疣点。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土丘陵地带,在引*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喜干燥气候,耐寒,野生在干旱的钙质上,排水良好的、地下水位低的砂质壤土栽培。忌地下水位高和涝洼地酸性土壤。土壤中性或微碱性为好。”

看出来了吧?绿色字体介绍的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的植物,红色字体则是对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甘草)的介绍,很明显地错将两种植物混为一谈了。

甘草这种药可能还有蜜制的加工方式吧?“蜜制甘草”被错认为“蜜甘草”了。传统医学在药物的认知和疗效验证上存在时代造成的硬伤,而某些守旧者不愿以科学验证其合理性,固执地认为科学无法解释中医,这样的不是玄学又是啥?

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国家层面已经对很多草药进行了成分分析,在最新出版的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马兜铃、天仙藤、*连羊肝丸等四个品种未被继续收载(第一种是极度濒危而又无确切疗效,后三种是因为具有明显的肝肾*性而被国际上一致禁用)。

前不久的疫情将蝙蝠恶名化了,夜明砂这才不得不从药典中除名,试想还会有多少“南郭先生”厕身药典,被拿来治病?虽然对于副作用和禁忌的规范性描述依然比较缺失,但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我们热切期待对传统医药进行全面的科学梳理,去芜存真,摒除糟粕后重获新生!

今天跟大家聊聊有趣的叶下珠。

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均有分布,因此产生了很多的别名:日开夜闭,夜合珍珠,夜合草,十字珍珠草,真珠苹,龙珠草,珠仔草,叶后珠,阴阳草、假油柑,落地油柑,鲫鱼草、胡羞羞,老鸦珠,小利柑,蓇草,山皂角,油柑草,鱼鳞草,碧凉草等。

叶互生作覆瓦状排列,短叶柄扭转而使叶片组合看起来很像羽状复叶,被称为“假羽状复叶”;这种植物的叶片粗看还是有点像某些豆科植物,如含羞草,我第一次见到它就忍不住想试试它的叶片会不会合拢,结果是毫无反应,反而是摘下的标本叶片在几分钟之内就完全并合在一起。

后来才知道,南方的小孩喜欢做这样的事,将叶下珠的叶子摘下,口里喊着“羞、羞……”,叶片真的很快如听到咒语那样闭合,因此也就有了“胡羞羞”这样的别名。叶下珠的叶片在夜间也是闭合的,这一点跟很多豆科植物如出一辙。清末赵其光在他的《本草求原》中将叶下珠与“自消容”(豆科草本大猪屎豆)混为一谈,也是可以理解的。

《植物名实图考》则是这样描述叶下珠的:江西、湖南砌下墙阴多有之。高四、五寸宛如初出夜合树芽叶,亦昼开夜合,叶下顺茎结子如粟生*熟紫。也提到它很像新生的合欢树幼苗,在古代,人们是很难分清豆科的羽状复叶和大戟科的假复叶的概念的。

很有特色的叶下珠,叶片为假羽状复叶

这在草本植物中是不多见的

夏秋沿茎叶朝下开白色小花,花后结形如小珠的扁圆形小果,如迷你灯笼悬挂于假复叶下面。经冬小果转红,在微距镜头中看起来很有喜庆的感觉。这样的果实可能不依赖于昆虫授粉(我见到很多蚂蚁光顾),所以才低调藏在叶片下方,或许也为了躲过觅食鸟类的利眼?

野生植物多见于海拔米以下旷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缘。在自家的花盆里自己长出叶下珠有很多年了,我喜欢它的别致,多年一直当栽培植物养着它观赏,晴日的午后阳光把叶片照得半透明,躲在绿色阳伞下的小果子常给人以静谧友好的感觉。

摘断后很快就“羞羞”的叶片

叶下珠的堂兄弟蜜甘草在本地也有分布,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叶下珠叶片较宽,先端圆钝,叶端有小尖,小果实没有明显的果梗;蜜甘草叶片更尖狭,是很明显的互生,叶子彼此间距更大,叶片没有小尖,有果梗。

蜜甘草,叶片狭,果柄长

左边是蜜甘草,右边是叶下珠

给几张图片,看过之后,今后大家在路边草丛见到,一眼就能认出来了,可以顺便问候一下那些藏在叶下的小灯笼,会不会跟我一样喜欢它?

叶下珠的“红灯笼”

自己家里盆栽的叶下珠

跟条纹十二卷是不是很搭?

-END-

编辑

刀刀

重拾自然

—让科普更加科学让科学更接地气—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是蜜甘草吗,是hellip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