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8日,Science旗下转化医学子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发布了题目为AristolochicacidsandtheirderivativesarewidelyimplicatedinlivercancersinTaiwanandthroughoutAsia(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整个亚洲的肝癌广泛相关)的研究论文,研究者对包含台湾、中国大陆在内的个肝细胞癌肿瘤组织样本进行了一次回顾性研究,利用近期非常热门的外显子组测序手段,发现中国样本的马兜铃酸暴露突变印记明显高于北美和欧洲的样本,进而得出了亚洲肝癌的发生与马兜铃酸存在相关性的结论。
从比利时广防己减肥和龙胆泻肝丸事件之后,一些中草药中马兜铃酸带来的肝*性、肾*性为大家所认识,中药不再是用之无过的代名词,人们逐渐认识到滥用中药、中成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相关研究发现了马兜铃酸可能会导致尿*症、肾癌、膀胱癌、尿道上皮肿瘤等,这次,马兜铃酸似乎又为肝癌的发生买了单,有不少舆论将矛头直指中草药,就像这篇文章的封面评论“Thedarksideofanherbalmedicine”(中草药的阴暗面),实为欠妥。在这里,作为中医,我们理应发声。
中国是肝炎大国,“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称为肝癌三部曲。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病*性肝炎约有10%会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50%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发生肝癌的几率约9.9-16.6%。其中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
而中国的乙型病*性肝炎患病率为71%,美国为11%,中国是美国的近7倍。巨大的乙肝病*携带人口基数,为肝癌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此次台湾研究者将中国大陆肝癌发生直指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避重就轻,实为一场哗众取宠的诽谤。
一、是药三分*
“是药三分*”这是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中药中*事件每年都在发生。建国以来,仅单味药引起中*就达上百种之多,其中植物药九十多种,动物药及矿物药各十多种。大*、剧*的固然有中*致死,小*、微*,甚至无*的同样也有中*病例发生。这让我们不禁唏嘘,惶惶舆论之下难道把问题都归咎于中药?
从古至今,中医从未否认中药的*性。最早《本经》三品分类法即以药物*性的大小、有*无*做为分类依据之一,并提出了使用*药治病的方法:“若有*药以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本草纲目》中亦有说明,如“有大*、有小*、不宜久服、不作内服”等。中医对于中药的*副作用并非视而不见,好的中医能够握好这把双刃剑,判断何时病去何时止。知药方能用药,知药不单单是了解中药的性味、作用、配伍,更要了解正确的用法用量以及*副作用,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落实在用药的人身上。
一般来讲,中药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剂量过大。如砒霜、胆矾、斑蝥、蟾酥、马钱子、附子、乌头等*性较大的药物,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导致中*。
2、炮制不当。如使用未经炮制的生附子、生乌头。
3、误服伪品。如误以华山参、商陆代人参,独角莲代天麻使用。
4、制剂服法不当。如乌头、附子中*,多因煎煮时间太短,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
5、配伍不当。如甘遂与甘草同用,乌头与瓜蒌同用而致中*。此外,个体差异与自行服药也是引起中*的原因。
二、谁来把控这“三分*”?
1、国家把控
回顾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审批,中药/天然药仅录得2个新药批文,占比10%以下,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得到各方共识的科学评价方法缺失。为了挽回局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起草了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一是要促进中医药发展,二是要为中药新药注册划定规范。其中“标准煎液”的概念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