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杀灭肿瘤细胞防控放射性相关毒副作用中
TUhjnbcbe - 2020/11/13 2:25:00

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是全球肿瘤放疗界的最高学术盛会,今年是第62届,年会于10月25-28日在美国迈阿密(线上)举行。医院放疗科主任曾昭冲教授带领的肝癌放疗临床和基础研究团队2项最新创新性研究成果分别被接受为大会口头(Oral)和壁报(Poster)交流。值得一提的是,ASTRO口头报告是从超过篇摘要投稿层层筛选篇最具引领性的高质量研究报道。今年该团队已有2项研究成果分别被肿瘤学临床和基础研究国际顶级会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接受为壁报交流。作为4篇研究成果的第1作者,放疗科副主任杜世锁教授在大会上作口头发言。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模式,联合治疗的基础是放疗的系统免疫激活效应。但目前临床应用关键问题是缺少能准确评价、预测放疗对免疫系统的明确指标。此次曾昭冲教授团队口头汇报了关于放疗后I型干扰素水平(IFNβ)变化的临床相关研究成果,证实了放射线物理性破坏靶细胞染色体DNA是细胞死亡主要的机制,通过精确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首次证明放疗后断裂染色体dsDNA可以激活免疫细胞cGAS-STING-IFN-I信号轴形成正反馈环路诱导肝细胞大量坏死,该通路是发生RILD的关键机制。该研究深入、系统地延续了曾昭冲教授团队一系列课题研究成果,从独特视角阐明RILD免疫调控机制,对放射性相关*副作用防控提供全新思路和理论支持(ASTRO年会No.)。

另一方面,肝肿瘤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诱导PD-L1上调产生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可能影响放疗诱导的抗肿瘤作用(AACR年会No.e)。通过检测放疗前后血清可溶性免疫检查点分子水平包括sPD-L1,sPD-1,sTIM3,sLAG3等,发现肝癌放疗后血sPD-L1、sPD-1及sTIM3的水平发生显著性变化,尤其PD-L1的与预后有显著负相关性(ASCO会议No.),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放射生物学理论,将有望成为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关键理论基础。

医院放疗科始终坚持兼顾临床和基础研究共同发展,经过10余年的努力,在肝癌放疗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编写《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临床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执笔《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亚太共识》和我国《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共识》,参与编写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和《TOMO临床应用共识》。在放射生物基础研究领域先后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并写入临床指南。

第一作者简介

杜世锁教授,医院关键岗位教授,年获复旦大学放射肿瘤学博士学位,-年在NewYorkUniversity癌症中心放疗科从事博士后工作,-年在ThomasJeffersonUniversity肿瘤中心放疗科作为副教授从事放疗免疫激活效应的机理研究及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临床前期和临床研究。

点击“阅读原文”

发病率不足十万分之一!医院心内科团队成功救治烟雾病合并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杀灭肿瘤细胞防控放射性相关毒副作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