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自制浸泡酒盛行人人都能当黄药师
TUhjnbcbe - 2024/8/17 21:28:00

人人都能当“黄药师”?

记者在河源的一家销售自酿药酒的小店,发现了一瓶用蛇泡的酒。

药酒竟埋在“粪地”里

几个月前的一个傍晚,医院急诊科突然送来一位患者:男、65岁、已陷入半昏迷状态。“不仅呕吐,还腹泻,整个人抽搐……”据其家人讲述,当天下午老人喝了几口药酒之后就出现这一系列状况。老人清醒后回忆,因为常年风湿骨痛,听说一名赤脚医生技术不错,便找他配了一些药材制泡药酒,药酒是外用的,一段时间后觉得疗效有点慢,就想着喝一口试试,不料差点赔上性命。

广东民间流传着“喝口药酒,强身健体”的说法,殊不知,自制浸泡酒带来的健康隐患可不小。广东省食药监局曾多次提醒市民自行泡制酒要科学谨慎,不饮用不明中药材泡制的酒,谨防食物中毒。食品经营单位也严禁非法泡制及销售药酒。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走访河源、梅州、韶关等地调查发现,自制浸泡酒依然盛行,有在酒里泡药材的,有泡植物的,还有在酒里泡老鼠、猫头鹰、马蜂的……

调查自制浸泡酒盛行

记者在河源、梅州、韶关等地调查发现,自制浸泡酒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河源新城一条不足米的街道上,散布着十几家酒铺,一坛坛浸泡着各种动植物的酒摆放在店内,看上去蔚为壮观。

记者了解到,由于自制浸泡酒的利润高,不少餐饮店加入到销售的行列。自制浸泡酒的成本极低,通常在小作坊里以3元/斤、8元/斤批发出去,餐饮店等销售点进价不超过20元,卖给消费者的价格一般在40元左右。

“虽然很多卖自制浸泡酒的人都说自己的酒泡了两三年,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在泡了两三年的底酒中不断掺入新酒,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让酒看起来颜色深,还会添加色素。”河源一名从事酒行业的人士爆料说。

自制浸泡酒同样在韶关盛行,翁源的地窖酒颇为出名。记者走进其中一家地窖酒酒铺,在酒铺的后面就是酿酒作坊以及埋藏地窖酒的田地。15亩地上散养着鸡、鸭,粪便散发着腥气。“这里不存在卫生问题,都是全天然的,酒也都是密封好的,我们这里是百分之百的原浆。”该作坊工作人员一再强调自己泡的酒没有卫生问题,而至于为什么要在埋酒的地方养殖禽类,其解释说是因为地里有非常多蛇,鸡鸭可以驱蛇。

据翁源当地的一名酒业经销商介绍,由于自泡酒度数较低,地窖酒消费量很大,所以在部分终端销售点出现“宁愿卖地窖酒,不愿意卖洋酒”的现象,在利益驱使下,近年来地窖酒十分盛行,产量越来越大。

政策无批号出售药酒涉嫌违法

记者走访发现,自制浸泡酒在生产、销售上已经形成产业链,而隐匿在山野间或是巷子内的小作坊卫生条件实在堪忧。

记者来到梅县山坳里的一个自制浸泡酒小作坊,当天因为天热停工,用于发酵酒的白色塑料大桶随意地倒扣在地下。作坊里两个小房间作为发酵室和储存室,打开门一股霉味扑鼻而来。据当地人介绍,类似的小作坊在梅县还有很多。

蕉岭一家酒作坊老板对记者说,该作坊已在年8月取得由广东省蕉岭县食药监局发放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食品种类是白酒制造。该老板说,周边有上百家类似的小作坊,但其中有登记证的不足10家。

在河源、梅州、韶关,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监管部门严查,持有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的酒铺不在少数,但持有该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泡制和售卖药酒。

“自制浸泡酒严格来说是无证生产,不能流通,不能销售。”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可对公开销售的浸泡酒进行全面检测,进行风险评估和封存,然后研究解决办法。同时,发挥行业协会会员自律作用,会员企业带头不制不售浸泡酒,并实行奖励制度发动群众举报。

“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只是说明这是普通食品级的小作坊。强调功能性的药酒一般有两种批号,一种是保健酒,归为保健食品,另一种属于非处方药(OTC),这就是‘药’了。”广东省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咏告诉记者,保健酒一定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评审,发放国食健字号(国家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才能称为保健食品,才可以宣传保健功能,申请这一批号都要临床试验的,而OTC的申请门槛就更高了,是按药品要求审批。“小作坊生产的自泡酒,既没有保健品批号,也没有非处方药批号,就属于普通食品。在普通食品添加中药材,按照食安法,这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

专家建议清底摸查分类管理

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强调,要开展包括自制浸泡酒在内的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广大群众自行泡制酒要科学谨慎,不饮用不明中药材泡制的酒,谨防食物中毒。同时,食品经营单位严禁非法泡制及销售药酒。

实际上,广东省食药监局曾多次提醒市民不要饮用不明中药材泡制的酒,食品经营单位严禁非法泡制及销售药酒。但在自制浸泡酒愈加盛行的当下,提醒和建议明显束缚力不足,行业规范也亟待提上议程。张咏建议,第一,政府监管要进行清底摸查,市面出售的自制浸泡酒有没有经过发酵蒸馏、有没有生产许可、有没有流通许可,监管部门都应该心中有数;第二,建议分类管理。也就是要对自制浸泡酒的成分进行检测,如果是传统的民间工艺酿造,可以通过审批后发放生产许可证,但前提是自泡酒里的祖方要经过审批,来判定原材料是药食同源的,还是纯粹的中草药,甚至是否蒸馏提取。如果使用的是纯粹的中药材,或者带有毒性的,比如首乌、灵芝之类的,就一定要定量服用,一定要申报保健品,才能宣传“养生”功效。“自泡酒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时不时就因为自泡酒出现有损百姓健康的事情,如果现在不重视往后会愈演愈烈,到时候发展成一个‘怪兽’就很难监管了,自泡酒行业需要回归理性。”张咏说。

“药酒行业鱼龙混杂,规范行业标准迫在眉睫。”医院邹旭教授建议,国家标准委应组织、协调、联合有关部门逐步解决标准统一问题,尽快出台药酒相应标准,规范快速发展的药酒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应根据我国药酒行业的实际情况,认真征取综合中药材种植、药酒生产和经营消费等各相关方的意见,制定出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完整性、通用型的产品标准。要完善药酒生产标准实施保障体系,完善与产品标准配套的药酒功效成分、有害成分、添加剂等物质的检验方法。

由于药酒中大都含有天然野生的中药材,有药物属性,考虑到药材使用规范和药酒对人体吸收的安全性,邹旭教授建议,应当对药酒进行安全评价试验,对其基本要素进行测定。这项工作一些主流品牌的药酒企业均已按要求进行,但还有一部分企业未引起足够重视,提供的基础数据很少,更没有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毒性试验。还有小企业为追求功效好,私自使用一些国家严格规定为药物类的、禁止添加的产品,这样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提醒药酒成“毒酒”仅一步之遥

自制浸泡酒流行,并演化成暴利行业,其中一个原因是“养生”之风兴起,不少出售自制浸泡酒的商家都以强身健体、有治病的功效为卖点。比如“十全大补酒”,商家号称用十种药材配置而成,功效包括“温补气色,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以及四肢不温”,当记者问及十种药材是哪些时,商家却都答不上来,只说“是老中医配的方子”。这样的自制浸泡酒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就像潜伏的炸弹。

为什么民间有些自制浸泡酒会引起中毒?邹旭介绍,首先是选择了有毒的药材来泡制药酒。乌头碱是民间自制药酒中毒事件频发的主要元凶,生草乌、生川乌等中草药中就含有乌头碱成分。民间用生草乌泡酒治疗风湿及疼痛,因为乌头碱易溶于乙醇,因此特别容易中毒。误服外用的草乌药酒,只需要一小口(10毫升)就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其他有毒药物还包括马钱子、草乌、川乌、全蝎、蜈蚣等。其次,民众泡药酒使用的药材,没有进行炮制直接拿来泡制,且没有控制好酒与药的比例,也会导致中毒。

邹旭还提醒,不要信偏方。不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民间自制药酒的小作坊,都应该普及一些基本药酒配制常识,避免盲目滥造,否则会给健康带来风险。中医强调对症下药,泡制药酒应针对不同体质,而非一成不变。此外,民众也应增强科学意识,不能盲目购买服用,医院有专门的药酒门诊,民众若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梅州人用来泡酒的材料因个人喜好、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等选择不一样,无非就是补气、补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甚至有些情况就是贪酒找借口。”医院急诊科主任张鹏介绍,常见的药材有北芪、党参、当归、熟地(药材俗称),这一类药材泡酒用于补益气虚;巴戟、杜仲、蛤蚧、鹿茸,这一类药材泡酒用于补肾强身;白花蛇、独活、牛膝,这一类药材泡酒用于治疗风湿骨痛等”。

据广州中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姚媛介绍,民间有很多药酒,对外宣称内服、外用皆可,但药酒属性归为“药”,不能当普通食品一般想吃就吃。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老鼠、蛇、蜜蜂蜂巢、马蜂、黑蚂蚁,甚至有蜥蜴等都被制作成药酒。“我们这里还有人把老鹰、猫头鹰拿来泡酒,只是很少见。毛都不拔,还是活的,直接拿酒精清洗一下,丢进罐子中泡酒。听老人说,活的泡酒疗效更好。”一名河源当地人这样描述市场上药酒的种类——“没有什么不能拿来泡”。

“老鼠、猫头鹰甚至蜥蜴是否有药用价值,目前并未得到相关的研究证实,而像马蜂这种体内含有多种致命毒素的生物更不赞成泡酒服用。蛇、黑蚂蚁虽有祛风湿、通络止痛的药效,但并非所有的蛇类、黑蚂蚁都可入药酒,毒性较大的品种也不建议泡药酒。”姚媛表示,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药食同源原料目录(版)》中推荐了乌梢蛇、五步蛇可药食两用,有其他资料证实黑蚂蚁中的鼎突多刺蚁无毒且药用价值高,这些才可作为泡酒原料。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彭颖李劼严慧芳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

统筹:赵兵辉欧旭江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制浸泡酒盛行人人都能当黄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