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对话张仲景风湿病不好,源于脾脏不强,究竟
TUhjnbcbe - 2024/5/15 8:43:00

你好,我是中医人,周光白。

我常常和我的学生说,学习中医的过程,就是和古人对话的过程。

和古人如何对话?就是通过文字,通过方剂里的君臣佐使,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医案,所体现出的内容和思考。

这个过程,很辛苦,也很有趣。

今天我想说的,是一千八百年前,张仲景创制的防己黄芪汤。通过它,我们试图和医圣对话,试图理解隐藏在方剂背后的秘密。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基本组成是防己,炒甘草,黄芪,白术。水煎服,日分3次服。

之前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24岁。

大概在一年半以前,她双手的小关节出现了不适。主要表现就是略微肿痛。早晨起来以后,双手手指显得有些僵硬。

后来,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晨僵也越来越明显。为了改善症状,患者先后服用多种药物,主要是西药,效果都欠佳。

到最后,她双手的指间关节呈现出梭形肿胀,有压痛,双侧腕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西医诊断,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刻诊,患者脉细滑,苔白腻,舌质淡红。

于是开方:防己,黄芪,白术,甘草,寻骨风,秦艽,徐长卿,生姜,大枣。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20剂以后,肿痛大大减轻。关节灵活性提高。接着,原方不变,再用20天。患者竟然诸证息平,完全恢复正常。对此,患者惊喜异常,有重获新生之感。

而且,两年后随访,患者病情未曾复发。

现在,我们仔细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这个患者问题,很简单,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怎么治呢?中医说,这是外感风寒湿邪,郁滞筋骨关节,所以就要驱散风寒湿邪。

我们知道,风寒湿邪从外界袭扰人体的时候,首先要经过肌表皮肤这一层。如果一个人脾虚,脾肺气不足,那么肌表这一层阳卫之气就虚弱。风寒湿邪就容易透进来,缠绕筋骨关节。同时呢,由于脾虚,运化不足,所以患者体内容易有湿邪。外界风湿之邪来了以后,内湿于之呼应。于是,内外交攻,患者的风湿病就很难缠,不容易治好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脾肺不足,肌表不固,患者在外感风寒湿邪的时候,就没法发汗去解。为啥呀?因为你正气不足,发汗多了,更容易让肌表卫气不足。

因此啊,我们必须遵循一个原则,这就是健脾肺之气,和发汗解表、去风寒湿邪结合起来。一面扶正,一面驱邪。两件事儿一起做,这才能取效。如果仅仅是发汗驱邪,不好使。仅仅是扶正益气,当然也不行。

方中,黄芪重用,主要是补益脾肺之气。同时,黄芪利水。所以重用黄芪,能起到健脾益气,利水除湿之效。

白术,健脾燥湿,配合黄芪补益脾肺之气,并增加除湿之效。

防己,一方面利水除湿,一方面祛风止痛。

生姜和大枣,固护脾胃,增加气血生化之源。

如此,基本实现了外解风湿,内强脾肺的目的。

在这个基础上,加入秦艽、寻骨风、徐长卿。秦艽,祛风除湿,舒经络。寻骨风,可以祛风湿、通络止痛。徐长卿,性味辛温,可以祛风止痛,活血,利水。

这么一来,患者可以说内外表里兼治,里面的病根儿,和外面的邪气,都被拔干净了。

防己黄芪汤。它的功效,内外兼顾,刚刚好。现代中医临床,常用它治疗类风湿。

其实,我们仔细想,张仲景在这张方子里,暗示我们一个道理。这就是,一个人的脾肺之气,是抵御外界风湿的关键。而且,就算你驱邪,驱赶体内的风寒湿邪,前提也是脾肺之气不虚,你正气要强。否则,想要赶人家出去,也实现不了。这就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这个问题,其实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不少患者,你看吧,女性,身体比较瘦弱,有类风湿,一说话没劲儿,声音小,病情缠绵。看舌头,舌淡苔白腻,有齿痕。这个情况下,祛风除湿就不能完全取效,还应该健脾益气扶正。对此,仲景先师早就告诉我们应对之策了。这就是防己黄芪汤的意义。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用这个方子治类风湿,他们把用意,深藏在其中的几味药里头。我们理解了,就等于和他们对话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话张仲景风湿病不好,源于脾脏不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