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六七八十年代的东北农村老照片,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朴实的民俗和民风。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人们却充满了幸福和满足感。
照片中的年轻人,充满干劲,充满信心,那段峥嵘岁月令人难以忘怀。现在虽然已经老去,但这些照片仍然充满了回忆,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展示的是鸡蛋数量与价值的计算,以及母鸡孵蛋的过程。七十年代,人们之间的感情真挚,大家在院子里共进晚餐,相互分享食物,交流闲话,气氛热闹,比现在的一些酒席还要亲切。
然而,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已经变得淡薄。一个村庄的人们就像一家人,邻里之间相互帮助,这是一个美好的景象。
故乡的一切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这个印记都无法抹去,它永远存在我们的骨子里。因此,思乡之情是发自内心的。
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不会离开生我养我的地方。
骑自行车发电,这是我们的童年娱乐方式,虽然物质贫乏,但那个年代没有网络、电视和手机,我们的童年时光过得非常快乐和满足。
儿时的快乐时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下河捉青蛙、摸鱼儿,放牛时用干树枝点火烧玉米,嘴巴被染黑却满心欢喜;
下雨天光脚踩着泥巴在院子里玩耍,和小伙伴们摔泥巴、团泥弹,晒干后打弹弓,大楂子粥配上大豆特别香,玉米面大饼子加上大葱占酱更是美味;
穿着自家做的布鞋,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每天上学放学,和小伙伴们从东头疯跑到西头,玩到天黑了,还要四处喊人才肯回家。这些美好的回忆,成为了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过去的日子无忧无虑,放学后总有一群小伙伴等待着和我一起玩耍。那个时候,我们躲猫猫争抢,那段时光充满了欢乐和幸福。
现在,我长大了,约上几位好友,围坐在热乎乎的炕上,一边欻嘎拉哈,一边回忆起那段美好的童年。在乡下插队的时候,冬天搓着苞米棒,等待妈妈炒爆米花,那种感觉无比亲切。
想起那位老奶奶捻麻绳儿的样子,仿佛看到了现在的我。时间飞逝,现在我对“成长”这个词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那个时候,杀猪菜的味道真是让人怀念。那种只有在农村柴火灶上才能炖出来的香味,是在饭店无论如何也复制不来的。
而最令人回味的,就是第二顿加热后的酸菜。杀猪时的配菜也日益丰富,从绿豆芽、蒜苗,逐渐增加了芹菜、韭菜和菜花。
那时候的供销社还有散装的啤酒,只要一斤两毛多钱,就可以享受到清凉的口感。
熟悉到泪湿眼眶,怀旧的童年回忆,那些回不去的岁月,这一幕幕太熟悉了,看到这画面就能想起过去,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玩嘎啦哈,那时虽然生活贫困,但快乐无边。如今生活富足,但焦虑却难以摆脱,总是感到危机四伏。
那个年代的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娱乐项目,连扑克都买不到,我曾用牛皮纸袋拆了两层画扑克。村里来了汽车拖拉机,小孩子们都围过去看,而我小时候最常坐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拖拉机几乎没见过。
六七十年代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零下三十多度是常事,雪大到难以想象,我至今记得我们在雪地里挖地道的游戏。
那时候,我们冬天只穿一身黑棉裤棉袄,里边没有秋衣,冻得鼻涕邋遢,小脸通红。但是,我们还是挺过来了。我记得在学校住的那个冬天,盆子里的东西都冻得结结实实,洗脸刷牙都成了问题。
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前一天晚上把毛巾弄湿,放在方便袋里密封好,然后把它放在褥子底下,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洗脸了。
那个冬天,我的手冻得像萝卜一样。
回味儿时的温暖记忆!还记得小时候去农村姥姥家,那火盆里烧着的火,温暖了整个炕。只要冻手了,就捧着火盆取暖,老人们则用烟袋一插就点燃了火。
而烟袋锅,更是常常是铜制的,充满着年代感。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这火盆一样,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小时候家里没那么多保暖的衣裤,农村都是泥草房,孩子们的衣服常常大的穿小了,二、三的接着穿。我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村里来了一辆东方红拖拉机带动一台磨米机,用拖拉机带动,在二队长院磨米。
当时的农村都是用石磨碾子,根本就没见过什么机车之类的东西。那天晚上,我和弟弟一直看到半夜也不离去。当我爹找到我们姐弟二人时,冷得说不出话来。
到家之后,腿脚没了知觉,用雪撮了一阵才暖过来。现在的人们孩子多么幸福,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天翻地覆,人人有手机,家家有轿车,吃的好,穿的暖。
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与我们那一代人相比,现在的社会进步了太多,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再贪心。
小时候的我,穿着塑料底的棉鞋,打着滑去上学,每天四趟来回,每次半小时,虽然生活艰苦,但仍怀念那个六十年代初的小学时光。
那时候的冬天零下三四十度,非常冷。我们顶风冒雪去上学,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我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几乎每个冬天手脚都会冻伤。
棉衣棉裤都是自己做的,贴身也没有衬衣衬裤。走在上学的路上,风卷着雪花直往裤腿里钻,那个岁月真的太艰难了。
不过,那个时候我们在雪地里玩耍,过年时拎个玻璃瓶,里边粘个小蜡烛,年三十满街跑,路上都是雪。这些回忆让我们倍感珍贵。
寒冬清晨,我们穿着大棉鞋踏入校园,教室里充满了我们跺脚的声音,那是我们温暖的脚步。我们迫不及待地坐下打开书包,却发现钢笔水已经冻结。
我们火速跑到炉子前,让其炙烤钢笔,又用嘴对着笔尖哈气,终于可以写字了。到了第三节课,老师帮我们把饭盒放在炉子上热饭,第四节课快下课的时候,教室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然而,那时我们的饭盒里并没有什么好饭菜,只有一些简单的高粱米饭、白菜、土豆,甚至有些人的饭盒里只有咸菜。
然而,即使这样,那诱人的香气也足以让我们垂涎欲滴。而如果有谁带了鸡蛋酱,那香味简直能让全班同学都为之倾倒。
小时候,我们家常常接待从农村赶来交公粮的马车,他们总是天黑就出发,排队等待天亮后去粮库交粮。冬天很冷,我妈妈会把车老板邀请到家里,为他们提供温暖的环境。
他们身上带着干粮,我妈妈会烧火热一下,还会为他们煮菜汤。因此,我们家有很多农村的朋友。
小时候,我家里大人勤快,所以我们很少挨冻。我记得,每逢寒假,爸爸就会带着我和哥哥姐姐去山上拉柴,去储木场捡树皮。
我们每天早出晚归,忙碌着把码得整整齐齐的烧火木材和堆满树皮的棚子做好。妈妈总是把红砖地刷得红红的,非常干净。
虽然我们的食物比较单调,但是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温馨和睦。
当年寒冷的季节,虽然与现在相比温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那时候的我们因为取暖设备不完善和先进,所以显得特别冷。
我上初中的时候,甚至还不知道世界上有内衣裤这种东西,早上起来的时候,老妈会把绵衣在火盆上烤一下,然后迅速穿上。
半碗水放在枕边炕沿上就会冻得彻骨,那个时期真是艰难。然而,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们还是有着无尽的快乐。我们打滑流、钻雪洞、啃冻豆包,这些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美好回忆。
回想起那个年代,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那个冰冷的冬天,我被冻得哭泣,但是那个拉柴火的小爬犁,却是我珍贵的儿时记忆,我一直收藏至今。
晒在阳光下的酱引子,是东北农村最具特色的特产之一。每天,农村人家都会忙于倒酱缸,这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一。#新手帮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