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名震江湖的石氏伤科心法要略
TUhjnbcbe - 2023/11/8 17:52:00
白斑复色 http://m.39.net/news/a_6185457.html

一般伤科的治疗是依着病人的主述,对照着既有的知识(而这知识多半是西医对疼痛的诠释),实行对付性的治疗,对病症的实际筋骨结构变化并未清楚了然于胸。所一般伤科治疗的过程和目的都是模糊不清的,而且都是依着病人主观的感觉及述说为依凭。

即使西方的整脊医学,也是依着骨架的定位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并未考虑骨架偏斜不正的各种软组织张力牵引的可能,只是依着强迫的外力,使骨架就位到外观较对称平均的状态,而不能仔细借着触诊,弄清楚骨架间肌肉筋膜的张力动态,是否能顺畅的运作。

而我的作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清楚看见(借着手的触诊)肌肉筋膜的翻旋转折,去归位骨缝,还原出槽的筋,挪动被牵引拉扯的筋膜,这过程宛如拉平皱折的衣服,不平的被子,只是用恰如其分的牵引翻旋动作。因此并非我选择了一个柔性的方法去治疗,而是我手下触见的结构变化使我在还原的过程之中,表现出看起来柔性的手法。

在学习伤科的历程中,约略经过了四个阶段。在经历了整脊胡乱扯筋拉骨的阶段,到了第四年才开始真的会调动骨头,第五年感觉用手看见骨头后,才清楚触见关节上相邻骨头的来去互动及牵扯的张力。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在厘清了筋膜的结构特性和肌群的作用后,用手清楚感受到筋膜张力的转折,知道了要调整需要顺着筋膜张力转折去理筋整骨,这时候我要跟着学的学弟调整时手要看出去,就如开车手握方向盘,眼看着前方,眼看的地方才是要到的地方。所以在整骨时,手看着(感觉着)前方筋膜的张力,藉骨将张力调顺才是目的。这时才能谈到真正的调筋,出槽的筋和偏斜的整个肌群。

第三阶段在于清楚感受到一个肢体系统的细致动态,清楚看见肢体活动中各个部位在筋膜带动下各个不能动或动态不足关节或筋结。这时筋膜的张力走向只是一个势,调筋骨不能违反这个势,却要在阻断上下左右筋膜张力情况下去调整每个骨头完全无阻滞的活动在每个角度,这时才能解开骨缝间的微细粘连,真正的改变骨架,也才能摊开全部筋膜初步改变肌肉的质,做到粗略的蓄气、引气。这时调骨时就不能看出去,只能看当下手心中,而不违反势,已经有学弟快到这一阶段了。

第四阶段不能说太多细节以免予人太多想象,而致一些进步快的学弟躐等求进。到这阶段才能真正的理经络调气,理深层经络调整,走进内脏的路,隔着一个系统调另一个系统,找到内在深层的关连。我诊所的病人实在太多,多到已经不是我的体力能负荷的了,所以在诊所内,常只停留在第二、三阶段的状态在做治疗,只有在独自静心下才能进入第四阶段探索。

第四阶段也只有在练内家拳有些心得的人才能进入,只在伤科领域探求我想是进入不了的,这阶段还有些东西尚未完全厘清,我很好奇,下一阶段会是什么?愿上天给我时日!

伤科是一种在动中求「定」的一门学问,跟禅宗行禅,念头生灭来去清楚看见有点像,置心一处念念不失。伤科调理时手下筋骨膜转折张力变化,在医者引动下,医者之手清楚看见,一无遗漏止而后观能生慧。手下不失才能清楚筋骨膜的变化转折,这时才知没有对或不对,只有顺或不顺。

修定还是方便修才容易累积功德受用。睡前躺着是最好的练功时间,随息观呼吸最简便。呼吸时心无旁鹜,静静感受息入息出时肋骨的变化,筋膜全身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一动周身无有不动,呼吸时肋骨的举动开合,肋骨会牵动全身筋膜,可牵动到全身,静心放松时可感受到牵动到所有手指脚趾的末梢,脊柱一节节的挤挪开合,如果那里感觉不到或感觉传不过去,便是没有放松,练习久了身觉才能清晰,才会明白自己身体结构的问题,也才能明了病人身上结构连结的问题与处理方式。

如再能配合心脏传遍全身的波动,慢慢便能掌握气走经络的初步现象。

原来师父在整骨时并未「抓住」骨头,只是顺势引带,骨筋膜是分开来动的。因为在一个动态中,骨旋转和筋延展及筋膜的动态三个是不等同的。如果调整过程中,一把抓死骨、筋、膜三者,则调骨时筋会被带到过度至出槽的位置,膜也会被拉偏以至于前后或左右的张力会不平均。试着轻轻的把手掌搭在肘后,屈伸旋转肘部看看,便可知骨筋和膜三者的动态不同。所以如果调骨的过程中一把抓住所有东西,则骨会被膜限制回不去,强迫骨回去时便扯歪整个筋膜原本的力线了。

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性质和伤后兼邪的各异,石氏将伤疾分为外伤(伤及皮肉筋骨),内伤(损伤及脏腑经络气血),伤科杂症(风寒湿诸邪的留滞等)而予以分类用药。

(1)外伤:一般指四肢筋骨损伤,如伤筋,骨折,脱臼等。可分为初,中,后三期而分治之,仅举骨折为例,其它诸证均可仿此加减参阅之。

初期以活血祛瘀,消肿息痛为主。

常用方药:新伤续断汤(当归,地鳖虫,丹参,苏木,桃仁,泽兰,炙乳香没药,骨碎补,煅自然铜,续断,延胡索,桑枝)。本方功能化瘀消肿,续骨息痛,用治新伤骨折。

肿胀剧烈者,可选加紫荆皮,刘寄奴,留行子,荆芥,防风,南星,万灵丹等。

疼痛剧烈者,可选加血竭,三七,制草乌,磁石等。

瘀血化热可选加丹皮,赤芍,生地,忍冬藤,连翘,山栀,制川大*等。

大便秘结可选加枳实,厚朴,生大*,玄明粉,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等。

一般上肢加姜*,桑枝,下肢加牛藤,威灵仙,除去续骨药亦可主治伤筋,脱臼所致的瘀滞肿痛症,视病情的不同亦可另加用生地,花粉等以补充骨折后津血的消耗,并可加用枳壳,陈皮等理气药以助血行。

中期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常用方药:和营续骨汤(当归,赤芍,白芍,川芎,生地,杜仲,续断,骨碎补,五加皮,红花,陈皮,桑枝,独活)。

肢麻酸楚选加*芪,桂枝,木瓜,鸡血藤等。

脾虚面色苍白选加*参,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等。

阴虚津少选加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

湿困纳呆加选苍术,厚朴,蔻仁,谷芽,麦芽,生山楂等。

后期以益气血,补肝肾为主。

常用方药:坚骨壮筋汤(*参,*芪,白术,白芍,当归,熟地,续断,狗脊,鹿角,鸡血藤,红花,陈皮,茯苓)。

如关节疼痛,活动不利选加千年健,络石藤,伸筋草等。

关节酸麻选加蚕砂,木瓜,五加皮,乌梢蛇等。

(2)内伤:一般指头脑,胸腹等躯干部的损伤,即以脏腑经络气血受病为主,按损伤的部位,久暂而分治之。

内伤诸证较严重者,可现气闭昏迷之证,宜先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以开闭宣窍,如化热烦躁不宁的亦可服琥珀报龙丸,安宫牛*丸或紫雪丹等。

胸腹内伤,气滞窜动作痛者,以理气通络为主,活血化瘀辅之。常以小柴胡汤及金铃子散加减,亦可用验方理气止痛汤出入(柴胡,香附,当归,川楝子,延胡索,木香,青皮,枳壳,乳香,没药,路路通等)。

胸腹内伤,瘀滞疼痛者,则以活血化瘀为主,理气和络辅之。可用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尾,山甲片,大*,桃仁,红花,甘草)或膈下逐瘀汤(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枳壳,香附,延胡索,乌药,五灵脂,丹皮,甘草)等加减出入。

胸部内伤有咳痰者,可选加杏仁,贝母,桔梗,前胡,旋复花,白芥子,黛蛤散等。

有痰血者,可选加茜草,蒲*炭,仙鹤草,藕节,旱莲草,三七等。

纳呆泛恶者,可选加姜半夏,姜竹茹,藿香,建曲,砂仁,茯苓等。

腹部胀滞者,可选加大*,玄明粉,瓜蒌仁,郁李仁,麻仁丸等。

疼痛较剧者,可选加降香,血竭,三七等。

少腹部或会阴内伤而见小便涩滞者,可用柴胡桔硬汤(柴胡,桔梗,升麻,延胡索,乳香,没药,地鳖虫,当归尾,丹参,泽兰,小蓟炭,牛膝炭,梗通草,琥珀)。

陈伤延久不愈,瘀化未尽者,可予三棱和伤汤(三棱,莪术,青皮,陈皮,*参,白术,白芍,当归,乳香,没药,枳壳,甘草)。

头部内伤用药,一般亦以三期辨证用药法。

早期常用柴胡细辛汤(柴胡,细辛,薄荷,当归尾,地鳖虫,丹参,半夏,川芎,泽兰,*连)和防风归芎汤(防风,当归,川芎,丹参,桃仁,泽兰,苏木,荆芥,蔓荆子,乳香,没药)以升清降浊,化瘀宣络为主。

中期常用天麻勾藤汤(天麻,勾藤,白蒺藜,当归,丹参,赤芍,白芍,川芎,枣仁,茯神)参以川芎茶调散加减,以平肝熄风,和血宁神为主。

后期常以补气养血,养心宁神,平肝和胃等法参合应用,如以六味地*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出入。

如见神昏痰蒙可选加胆星,竹沥,天竺*,石菖蒲,白金丸等。

胸闷呕恶可选加姜竹茹,姜半复,藿香,左金丸,玉枢丹,砂仁等。

头痛剧烈可选加川芎,白芷,蔓荆子,全蝎,蜈蚣等。

心烦失眠梦多可选加茯神,远志,朱灯芯,枣仁,合欢皮,夜交藤等。

躁动不安可选另羚羊角,钩藤,龙骨,牡蛎,磁朱丸,马宝,玳瑁,全蝎,蜈蚣等。

目眩视物昏糊可选加钩藤,蒺藜,菊花,石决明,枸杞子,充蔚子等。

病久肢冷偏废不用可选加*芪,桂枝,细辛,鹿筋,蜈蚣,地龙,僵蚕,当归尾,桃仁,红花等。

(3)伤科杂症:一般指损伤而兼有风寒痰湿等痹着之邪留滞及筋骨劳损,骨节变形等似伤非伤之夹杂症。

损伤未彻而兼有风寒甚者,常用麻桂温经汤(麻*,桂枝,红花,桃仁,赤芍,白芷,细辛,甘草)以祛邪宣络,活血止痛。

兼风邪痰湿入络之症而见关节肿胀,筋结成块,肢节活动牵掣或为麻痹疼痛者,常以牛蒡子汤(牛蒡子,僵蚕,白疾藜,独活,麦乳,白芷,半夏,桑枝)加减之。

腰腿痛兼邪或夹瘀血留滞太阳经者,常用独活寄生汤合地龙散(地龙,肉桂,苏木,麻*,当归尾,桃仁,*柏,甘草)加减。劳伤筋骨、损及元气而见腰背酸痛、四肢疲乏、动作呆滞无力、头晕纳呆、甚至关节变形诸症,常有调中保元汤(*参、*芪、冬术、熟地、山药、山茱萸肉、续断、补骨脂、甘枸杞子、龟版、鹿角胶、陈皮、茯苓、甘草)加减。疼痛剧烈者可选加制草乌,川乌,附子,威灵仙,羌活,独活或虫类搜剔药如甲片,乌梢蛇,全蝎,蜈蚣及活血化瘀药如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虎杖等。

兼肢麻痰湿流注者选加南星,白芥子,指迷茯苓丸等。

肿胀重滞选加茯苓皮,泽泻,防己,木瓜,米仁。

痿软无力可选加苁蓉,锁阳,仙灵脾,鹿角,*芪等。

关节变形可选加生地,熟地,骨碎补,威灵仙,蜂房,蕲蛇等。

湿热下注选加苍术,川*柏,牛膝,防己,虎杖,川椒目等。

关节不利可选加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石楠叶等。

以上对伤科内服方药的概括中可看出,外伤用药以化瘀消肿,和营止痛,坚骨壮筋,舒筋通络作为重点,而内伤用药则侧重于活血理气,和络止痛,并以调整脏腑之功能为主;损伤之杂症,又以祛邪蠲痹,调益肝肾气血为要务。

2、外用药:伤科外用药的种类和剂型很多,大都是古今医家的经效验方,各具特色,一般常用敷药,膏药,掺药,熨药,搽擦药,熏洗药等,分别应用于损伤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症状表现。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震江湖的石氏伤科心法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