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影像中的江南丨苏园六纪中的江南园林
TUhjnbcbe - 2023/10/8 17:11:00

原作者:梃梧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苏园六纪》中的园林片段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是几幅简炼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濛的吴门烟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是纪录片《苏园六纪》的开篇词,不过一百余字,却将苏州园林的景、情、人、事刻画得淋漓尽致,就像是一幅动态的时光画卷,说不尽、道不完……

一、吴门烟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一个被誉为“天堂”的城市,而为何得此殊荣,则与其风景秀丽如画,文化底蕴深厚脱不开干系。苏州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内街河并行,拱桥联结着各式街道,居民傍水而居,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景,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则藏在其中的某个角落,为这座城市增添别样的雅致。苏州著名的园林有拙*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等,而上述四座园子在年12月4日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可见苏州园林之美已是举世瞩目。不过,苏州人对于此是见怪不怪的,毕竟,园林在苏州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坐落在城市的喧嚣中,却饱含着鱼戏莲叶、蕉阴弥漫的恬静。

《苏园六纪》之一《吴门烟水》片段

苏州园林兴起于春秋时期,汉唐宋元时发展,在明清达到全盛,而其类型大致有三种,即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现存园林则以私家园林为主,包括拙*园、留园、艺圃和天平山庄等。在第一集纪录片中,着重介绍了苏州现存最早的园林沧浪亭。其与水的结合是巧妙的,不同于别的园林,在有限的范围内挖池堆山,而是结合本来的地貌,以水环园,分外开阔,勾勒出一幅含露相宜的写意画。沧浪亭之所以称之“沧浪”是取自于《楚辞·渔父》中渔翁吟唱的句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本意原只是愤世嫉俗的情感抒发,但在岁月的流转下,成为了文人归隐山林的代称。而网师园的由来也与此有少许联系,网师,即是撒网的渔翁之意,故苏州园林起名之意大都寓意颇深,代表着园林主人建园的中心思想。

《苏园六纪》之一《吴门烟水》片段

书画家谢孝思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他的出生地贵阳在满清时有一户做过大官的人家也曾建筑过园林,虽有园林的形,但不能解决水的问题,与苏州园林相比还是差些,还是“苏州园林妙啊”。事实上水正是苏州园林的灵*所在,其注入为静态的园林带去了生机。这也是为何只有在苏州这样的水乡才能使园林宛若天成,隐藏在巷陌街角中也不觉突兀。潺潺流水,幽幽园林,方是佳配。

二、分水裁山

对于园林建造而言,石料是必不可少的原料,而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石头必然是太湖石。至于太湖石为何如此盛名,则与其后暗藏着北宋皇帝赵佶的一段往事有关。宋徽宗赵佶是一位工于书画的风流皇帝,开创了独特书风“瘦金书”,至今广为流传。不过,看似倜傥的宋徽宗也有一憾事,就是子嗣颇少,所以求子心切的他便听信了当时的方舆家刘混康的搬弄,认为是汴梁城东北边地势较低的缘故。为了弥补地势,他下诏建立以山岳命名的皇家园林——艮岳,以求子孙延绵。

《苏园六纪》之二《分水裁山》片段

由此全国各地的名石都被调往开封,即我们所熟知的“花石纲”,苏州自然也不例外。加之当时身为造园师之一的朱勔是苏州人,他本人对于太湖一带的物产很是熟悉,自然也知道纹理纵横、形态奇巧的太湖石用来点缀园林的功效,便设立了应奉局专门开采太湖石一类的园林资源。太湖之山,在这一时期大量分裁,通过运河之水,运往开封,可惜建造完成不久(纪录片中说尚未建成应是有误),金人就已攻破了都城,艮岳因此毁于一旦。不过,大概是因路途遥远,加之古代运船运力有限,太湖石在搬运过程中也撒落了一些在江南,因而被当地人用来建筑园林,其中就包括“四大名石”——苏州第十中学的瑞云峰、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杭州西湖的皱云峰。这样的奇石除了装饰园林以外,也是构成园林的重要意象,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早已人格化,中国四大小说中的《红楼梦》又被称作《石头记》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可能很多读者还不知道其作者曹雪芹也曾在苏州园林居住过。

《苏园六纪》之二《分水裁山》片段

而除了石以外,江南大地最不缺的便是水,水是生机的象征,苏州园林也因水增添了几分灵气。不过,苏州园林中水的景象也非千篇一律,各有各自的特色。当你踏进沧浪亭时,你会看见与园林之外的古河葑溪相连的开阔水面,园林之水成为了陪衬。但其他大多数园林还是内隐的,造园师有意把水作为园林的主体形态,不与外界明显相联结,由此在一方天地之中模拟自然界流转不息的江河湖海,并与周围的亭台楼榭、花草树木交相辉映。且能工巧匠们也分外细心,湖岸叠石的铺设也考虑了水的四季变换,往往采用层层低下的阶梯形式,以达到水漫不局促,水少不荒凉的奇特效果,像网师园虽然只有平方米的水面,但也造就了湖泊荡漾的效果。

《苏园六纪》之二《分水裁山》片段

所以说,造园师们是懂得艺术的,石与水的交融是他们用最简单的物什创造出的舒适得当的自然之美,当然这与苏州的天时地利密切相关,这座江南水城,注定是会与园林缠绕的。

三、深院幽庭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典型的特点,不似欧洲皇家园林那般畅达,方形成了深邃美的境界。当然,“曲”也非但只是形状的修饰词,更是文化的象征词,如名噪一时的昆曲也曾吟唱于园林,而两者契合是天然的,都讲究曲折幽深,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只得慢慢把上面这层纱揭开。在苏州众多园林中拙*园的卅六鸳鸯馆就是用来专门欣赏昆曲的,此外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和怡园的藕香榭等也都具有演戏的功能,故建筑艺术与曲艺相贯通,莫不让人产生东方文化含蓄隽永之感。

《苏园六纪》之三《深院幽庭》片段

苏州园林在平面布局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住宅和庭园两部分,住宅是规整的,庭园则是不对称的,以营造幽深的氛围。在园林中,走近任何一座建筑,其道路是曲折的,要经过各式各样的门户、不同名目的游廊、栽花种草的天井和粉璧无瑕的巷道,在明暗深窄之后,方能抵达。

清代学者余樾就将自己园林命名为“曲园”,而其也自号俞曲园,他在《曲园记》中曾写道:“曲园者,一曲而已……山不甚高,且乏透、瘦、漏之妙。然山径亦小有曲折,自其东南入山,由闪动西行,小者而南,即有梯级可登……自东北下山,遵山径北行,有回峰阁,度阁而下,复遵山径北行,又得山洞……”可见,曲园本身体量并不大,但是其中多有曲折,倒也给人一种“曲则全”、“曲则达”的园林哲理境界。

《苏园六纪》之三《深院幽庭》片段

可是如若说曲径通幽是苏州园林的特点,那么幽隐的核心便脱不开“藏”。只有给人一种含蓄掩映的感觉,才能吊足了胃口,想要把这个园林走尽才好。其中,拙*园的建造者可谓是“藏”的高手,他将园林划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个部分,最初要想进拙*园,必须从一条狭长的巷子进入,这也只进了大门,还要再进二门(又称“腰门”),这还不够,还只能看见一座*石假山,全园景观无法窥知,只得耐着性子,一步步把这层笼罩在园林景观的纱慢慢摘去,方得见庐山真面目。所以“以小见大”是苏州城虽不大,但也能容纳几十座园林的原因所在。

《苏园六纪》之三《深院幽庭》片段

而提起“以小见大”,佛教中有一句话“芥子纳须弥”也可以概括,其中芥子是菜籽之意,而须弥则是指须弥山,那里是众佛居住之地,一粒菜籽竟然能容纳高广无限的须弥山,真是玄妙无比,这倒也与这苏州园林的构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在苏州园林中,还真有佛者修造的园林,如苏州西园就是著名的佛教园林,由戒幢律寺和西花园组合而成,而为何不称为寺,则与园更为出名有关。不过,寺庙园林与一般的文人园林并无多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其园林主题不同,即前者讲究修佛,而后者讲究归隐,且实际上,寺庙园林的所属关系在历史上是存在更迭的,如苏州的狮子林原也是佛教园林,由元代高僧天如禅师所建,但后来转换成了苏州贝家的祠堂花园。不过狮子林还是有着浓厚的佛教色彩,里面的装饰大都与佛教有关,特别是里面有着苏州园林最著名的假山群——假山中有四条路线,交错缠绕,使人难辨蹊径,但却把游园路线尽数包括其中,恰有“芥子纳须弥”之感。

不过苏州园林除利用假山营造曲径通幽外,园林内的花木、山水和建筑,其中特别包括游廊,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故欣赏苏州园林,一定不要错过任何陈设,那都是隐藏的写意。

四、蕉窗听雨

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曾提到:“山以林木为衣,以草木为毛发”,所以苏州园林作为文人雅士的山水写意居所,自是少不了花草树木的陪衬,梅兰竹菊作为花中四君子,当然是囊括其中,但是园林的花木品种并不拘泥此,它更讲究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故其选取的都是最能代表大自然的生态主体,以表达人对自然的亲和。所以,一踏进苏州园林里,你就能感觉到视觉上有花遮柳护,听觉上有雨落残荷,嗅觉上有暗香浮动,进而使人感觉心旷神怡。

《苏园六纪》之四《蕉窗听雨》片段

而苏州园林之所以能够生机勃勃,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把冰冷的建筑物与有生气的植物融合在一起,故园林内的花木并不是随意载种的,而是按照色、香、形、姿、质精心挑选,自有章法的。如是园林原址有栽植古树的,那么造园家则想尽办法也会使其留在园内,周边花木的种植也会与之相映衬,形成和谐的画面,成为园林景色。现存的苏州园林还有很多以花卉植物的品种和寓意来命名的景点,如拙*园的枇杷园、留园的花步小筑、怡园的藕香榭和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等。

有资料显示苏州园林里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就有余科计余种,至于为何有如此之多的品种,则与每座园林特色不同有关,每座园林都有自己的选择,如拙*园因为占地较多,水面较为宽广,便载种了大片荷花,而网师园恰好相反,故为了让视觉效果更为宽阔便没有载种。不过苏州人与莲的关系还是十分紧密的,在苏州现存多个莲品种。

《苏园六纪》之四《蕉窗听雨》片段

当然花木的种植不止只是为了点缀装饰,也有欣赏的需要,而其中的媒介之一必然是审美之窗。苏州园林的窗户有空窗、漏窗和花窗之别,前者只有框宕而无窗扇图案,中者有花纹图案但镂空,后者有花纹图案且镶嵌玻璃。三者之中尤以漏窗为园林创作的点睛之笔,图案不一,构思独到,极具审美与实用价值,一般在廊上建造,隐约地漏出墙外的景色,勾起游人的思绪万千。而在室内则安装花窗,既能观赏窗外美景,又能抵挡风雨。而空窗虽不像漏窗和花窗如此“花哨”,但在园林中也别有一番风味。总之,以苏州园林的窗户为画框,留给你的是看不尽的满园风光,因为每一幅画框在不同时间都会展现不一样的美景。而在不同的季节,你也会听见窗外传来的不同的四时之音。而其中尤以雨打蕉叶的声音最让文人流连忘返,或许,那打散的也是他们的忧愁。

《苏园六纪》之四《蕉窗听雨》片段

故身处在苏州园林,你会感受到千变万化的美,自然之美各时各景不同,人文之美处处皆是。

五、岁月章回、风叩门环

纪录片的第五集《岁月章回》讲述的是文人与苏州园林。一直以来苏州历史上园林的文人咏叹都备受人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影像中的江南丨苏园六纪中的江南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