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语是药三分毒该如何理解 [复制链接]

1#

临床中经常会碰到两类人,一类是觉得中药属于纯天然的,无任何毒副作用,长期服用中药养生保健;另一种觉得“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得了病也不吃药。其实这两类人认识都不完全正确,一方面中药也并非完全无副作用,另一方面有一些疾病还是需要及时用药治疗才能改善预后,所以如何正确认识“是药三分毒”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这篇文章就谈谈如何理解“是药三分毒”。

《黄帝内经》将中药根据毒性的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并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仅将药物根据副作用的大小四类,且提出毒性越大的药物,当治疗达到一定效果之后就需要及时的停药,后期尽量改用副作用小的药物以及食疗慢慢调理。

《神农本草经》作为最早的经典本草书籍,收录了种中药,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记载:“上药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下药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其所载的上品为无毒之药,多为补益之药如人参、红枣等;中品相对上品副作用更大一些,如鹿茸、麻黄、黄芩等;下品毒性较大,不可久服,应中病即止,如大黄、甘遂、乌头等。

《神农本草经》还记载:“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及止……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提出了运用有毒的药物治疗疾病需要先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变化逐渐调整用药剂量,等病情有所好转立刻停用有毒的药物,并提出可以通过一些炮制和配伍方法降低有毒药物的毒性。

《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提到神农一日尝七十毒,其实并不是一日尝70种毒药,而且一天尝70种中药,以了解药物的药性。

《诸病源候论》提出生天南星、朱砂、生半夏、瓜蒂、洋金花、草乌、白果等近百种有毒中药。

《类经》记载:“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治病皆可称为毒药”,提出古代医书中广义的毒药其实指的是所有能治疗疾病的药物。

中医所说的“是药三分毒”,其实不单单指的是毒性,毒也指药物的偏性,比如的药偏温,有的药偏寒,如《类经》记载:“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偏也”,所以药物之毒很多时候指的是药物的偏性,因为人体生病很多时候是体质的失衡,用药就是用药物的偏性去纠正体质的失衡,比如体寒的人需要用温性的药,容易上火的人需要用寒性的药,体虚的人需要用补益的药,外感病邪的人,需要用去除病邪的药,所以正确的利用药物的偏性可以使人体恢复健康,错误的用药会使人体平衡被进一步破坏。因为药物的偏性利用不当也会出现副作用,所以也属于“是药三分毒”的范畴。

《儒门事亲》记载,即使是人参和甘草,同样具有偏性的,正确的使用可以补虚强壮,错误的使用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本草纲目》曰:“乌附毒药,非危病不用”,提出乌头、附子是有毒,比较危重的病人才用,不过临床应用中乌头、附子也并非都用于危重患者,对于阳虚重者可以根据病情选用制附子,寒湿疼痛明显者可根据病情选用制川乌、制草乌。但应用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入汤剂需要久煎以降低药物毒性,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以免出现中毒。

但对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认知,古人由于受到当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并不能认识那么全面,对于短期内会出现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比较容易发现,对于造成慢性损伤需要长期观察才能发现或需要通过一些检验技术手段才能发现的毒副作用,古人很难发现。

比如常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中医称为瘿瘤)的黄药子,《开宝本草》记载为无毒,清代以前的本草书籍均未见本品有毒的记载,直到清代《脉药联珠药性食物考》才记载本品微毒,现代报道多例因服用黄药子而中毒的案例,动物实验表明,黄药子对肝、肾组织都有一定的损伤,损伤与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都有很大关系。对肝组织的损伤一般短期可以表现出现,对肾组织的损伤一般需要比较久才能表现出来。

再比如何首乌(包括生首乌和制首乌)一直被古代医家认为是滋补、生发、乌发的良药,临床应用非常的广泛,但近年来国内外有多例报道因服用含有何首乌而出现肝损伤的报道,一般来说,生首乌毒性较大,制首乌毒性较小。何首乌导致肝损伤考虑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古代制何首乌有严格的炮制工艺,即需要“九蒸九晒”,非常的耗费人工和时间,所以如果未严格炮制何首乌的毒性很难完全去除干净;另外何首乌对不同人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一些名老中医治疗肝病、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制首乌可以起到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而且也有一些人长期服用含有制首乌的中药未发现肝损伤,但有少数人服用含有制首乌的中药后出现肝损伤,其中原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再就是一些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需要非常注意,大剂量服用或久服可能导致肾损伤,如大叶青木香(广木香、川木香、云木香不含马兜铃酸)、朱砂莲、天仙藤、马兜铃、细辛、寻骨风、广防己、关木通(木通、川木通不含马兜铃酸)等。为保证用药的安全,年版《中国药典》将大量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删除,均不作为中药继续使用,目前收录的常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仅有细辛,药用细辛一般含有马兜铃酸含量非常小,且治疗很多疾病确实有难以取代的独特疗效,故仍作为中药继续使用,但临床使用仍需非常注意,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所以对于中药的认识需要全面、客观,大部分中药确实副作用比较小,很多中药也有护肝护肾的作用,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五味子、茵陈、甘草等;但同时需要注意,部分中药有一定毒性,比如附子、川乌、草乌、生半夏、生南星、蜈蚣、全蝎、黄药子、巴豆、砒霜、马钱子、细辛等,但这些毒性药物,对于某些疾病确实能起到普通药物无法达到的效果;且即使无明显毒性的药物同样具有偏性,比如温补的药物服用过多容易上火,寒冷的药物服用过多容易伤脾胃和阳气,滋腻的药物服用过多容易生湿,祛湿行气的药物服用过多容易伤气伤阴等。

所以对于中药的应用,需要在经验丰富的中医指导下应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中药的作用和降低中药的副作用。

后面还会谈到更多疾病防治和中药的相关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