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治愈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5781078.html8月17-1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策划组织的科普研学活动“暑期去哪儿”第三期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探秘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守护绿色宝藏”为主题,共20位10-15岁的小朋友参与。活动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明星物种为探秘对象,同学们通过两天的活动探索和体验,了解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认识明星物种的特点和生存现状,学习野外科考攀树技能,走进实验室学习植物组培初级技能,了解科学家为保护植物所做的努力。
活动第一天,同学们通过生态游戏破冰认识彼此,并收获了活动导师提前为同学们准备好的极小种群植物明星物种的自然名,一个个特别的名字让同学们充满好奇和期待,也是这次活动的“主角”和探索对象,活动导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认识“自己”的任务。接下来,同学们兴奋地参加了昆明植物园自主研发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守护绿色宝藏”桌游,四位同学为一组,通过桌游比赛,同学们沉浸在角色中你追我赶,体验漾濞槭、华盖木、滇桐和贯叶马兜铃不同物种的致濒原因,以及科学家们为抢救性保护这些物种所做的保护措施,在桌游中感受人类对于植物的破坏和保护带来的忧伤和喜悦。
守护绿色宝藏桌游
同学们初识绿色宝藏后,走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分为四个小组根据线索提示和园区里植物解说牌,寻找任务卡中明星物种的故事,漾濞槭、凹脉金花茶、巧家五针松、毛枝五针松、普陀鹅耳枥、广西火桐等1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同学们分工合作记录植物的叶片、花果特征,在活动导师带领下了解这些植物的保护价值和导致他们极其稀少的原因,并分小组进行了精彩的介绍和分享,讨论如何进行植物保护。
探索“明星植物”绿色宝藏分组交流分享
很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高大乔木,攀树是科学家们进行野外科考、认识植物形态的必备技能之一,本次活动策划了技能学习目标,同学们在专业攀树老师带领下,深度体验了攀树技巧,个个挥汗如雨,依然乐在其中,也感受到了获得一粒种子、一个果实、一份标本的不易,科学家野外科考工作的艰辛、坚持和乐趣。
学习体验攀树技能
第二天活动设置是同学们与科学家一起守护“绿色宝藏”。植物组织培养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同学们走进实验室,跟随植物组培专家罗桂芬老师,聆听了植物组培的重要意义和关键动手环节注意事项。同学们参观了解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实验室内的多种明星植物组培小苗,在罗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每位同学用心体会每个环节步骤,并制作了自己专属的铁皮石斛植物组培苗,后续可以继续进行自然观察。
体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扶荔宫温室群收集展示热带雨林主要特色景观和特色植物类群,收藏有很多特别的植物宝贝,同学们走进扶荔宫温室群中内分组探索热带环境中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熊猫”物种,并分组分享了温室里的植物与外面植物生存环境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有趣故事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保护价值,根据观察和学习总结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特点,分享讨论为保护植物人类可以做什么。
探寻扶荔宫中的“大熊猫”植物
“展翅翱翔”手作环节,同学们捡拾了自己喜欢的植物果实等凋落物和老师分发的珍贵的漾濞槭果实,设计并制作了植物标本画框摆件手作,还与小伙伴们分享了自己设计的主题,有的是“生态平衡”、有的是“秋风”、有的是“植物叶片向日葵”、有的是“谈朋友的小蜗牛”等,一个个精心的自然、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小惊喜,让老师们感叹同学们的小脑瓜里充满着无限的思维空间和奇妙的想象力,这就是散布在生活和体验中的创新能力的原始培养点。
植物标本画框摆件手作
两天的课程短暂而充实,通过在植物园专类园结合任务卡探索体验和动手动脑的参与过程,同学们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学术概念有了具体化的认知,了解了明星物种的保护价值和植物保护故事,学习攀树和组培技能,与科学家零距离学习交流,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科学家精神,同时在两天相处的过程中,小伙伴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希望通过活动把科学和保护的种子植入同学们的心中,相信他们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本次活动达到了知识、技能和态度预期活动目标,获得了家长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为昆明植物园暑期去哪儿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字:梁丁曼、冯石
图片:科普与开放办公室
编辑:陈智发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若需转载,请联系我们!